父年九十二,松翠多霜姿。
女年七十一,萱荣含丹晖。
父乃为女寿,濡笔何淋漓。
画出绥山桃,红灼如花时。
葳蕤带绿叶,硕大垂青枝。
五桃象五孙,大小光离离。
王母此奇果,玉盘盛参差。
昔与汉武帝,食之享期颐。
父今亦方朔,持以与女儿。
女为人尊母,福履无穷期。
康健富筋力,玉杖尚未持。
行李已大耋,厥翁方秀眉。
作使萼绿女,奉觞亦不迟。
闺庭日为乐,和气何雍熙。
嘉庆留此图,令人生孝慈。
父年九十二,松翠多霜姿。
女年七十一,萱荣含丹晖。
父乃为女寿,濡笔何淋漓。
画出绥山桃,红灼如花时。
葳蕤带绿叶,硕大垂青枝。
五桃象五孙,大小光离离。
王母此奇果,玉盘盛参差。
昔与汉武帝,食之享期颐。
父今亦方朔,持以与女儿。
女为人尊母,福履无穷期。
康健富筋力,玉杖尚未持。
行李已大耋,厥翁方秀眉。
作使萼绿女,奉觞亦不迟。
闺庭日为乐,和气何雍熙。
嘉庆留此图,令人生孝慈。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温馨的家庭场景,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家庭成员之间的深厚情感与和谐氛围。诗中以“桃”为载体,不仅寓意着长寿与吉祥,更象征着家庭成员间的情感纽带。
开篇即以“父年九十二,松翠多霜姿。女年七十一,萱荣含丹晖。”描绘了两位高龄长者的形象,以松树和萱草的意象,分别象征父亲的坚韧长寿和母亲的慈爱温暖。接着,“父乃为女寿,濡笔何淋漓。”一句,生动地展现了父亲为女儿祝寿时的深情与激动,通过“淋漓”的描绘,传达出情感的充沛与真挚。
“画出绥山桃,红灼如花时。”将焦点转向一幅桃画,诗人通过“绥山桃”的描绘,不仅展现了桃子的鲜艳与生机,更寓意着家庭的幸福与繁荣。随后,“五桃象五孙,大小光离离。”一句,巧妙地将桃子与子孙相联系,表达了对家庭后继有人的美好祝愿。
“王母此奇果,玉盘盛参差。”借用了神话中的元素,进一步增添了画面的神秘与美好,同时也暗示了家庭成员间的和谐与幸福。最后,“父今亦方朔,持以与女儿。”、“女为人尊母,福履无穷期。”等句,通过对比与呼应,强调了家庭成员之间相互尊重与关爱的重要性。
整首诗在描绘家庭和谐与长寿的同时,也蕴含了对孝道与亲情的深刻赞美,以及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期待。通过细腻的描绘与丰富的象征手法,展现了明末清初时期社会背景下,普通家庭中的人情味与生活情趣。
辟雍流水近灵台,中有诗篇绝世才。
渤海归人将集去,梨园弟子请词来。
琼枝未识魂空断,宝匣初临手自开。
莫道专城管云雨,其如心似不然灰。
轩后初冠冕,前旒为蔽明。
安知从复道,然后见人情。
簿领乃俗士,清谈信古风。
吾观苏令绰,朱墨一何工。
如何赠琴日,已是绝弦时。
无复双金报,空馀挂剑悲。
宝匣从此闲,朱弦谁复调。
只应随玉树,同向土中销。
雨过远山出,江澄暮霞生。
因浮济川舟,遂作适野行。
郊树映缇骑,水禽避红旌。
田夫捐畚锸,织妇窥柴荆。
古岸夏花发,遥林晚蝉清。
沿洄方玩境,鼓角已登城。
部内有良牧,望中寄深情。
临觞念佳期,泛瑟动离声。
寂寞一病士,夙昔接群英。
多谢谪仙侣,几时还玉京。
迥破林烟出,俯窥石潭空。
波摇杏梁日,松韵碧窗风。
隔水生别岛,带桥如断虹。
九疑南面事,尽入寸眸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