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里乾坤不计春,非非是是任纷纷。
醒原醉白今何在,云外青山山外云。
静里乾坤不计春,非非是是任纷纷。
醒原醉白今何在,云外青山山外云。
这首诗《偶作》由明代诗人徐仙所作,通过简练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世事的深刻洞察与超然态度。
首句“静里乾坤不计春”,描绘了一幅宁静致远的画面,诗人置身于一片宁静之中,仿佛整个宇宙都与他融为一体,春天的繁华与生机似乎都不再重要,体现了诗人内心的平和与超脱。
次句“非非是是任纷纷”,进一步阐述了诗人对于世间是非的淡然态度。无论是真实的还是虚幻的,无论是正确还是错误,都任其自然发展,不为外界纷扰所动,展现了诗人对人生哲理的深刻理解。
第三句“醒原醉白今何在”,以“醒”与“醉”相对比,探讨了人生的清醒与混沌。诗人似乎在问,原本清醒与混沌并存的状态如今又在哪里?这不仅是对个人内心状态的反思,也是对社会现实的隐喻,暗示着在复杂多变的世界中,人们往往难以保持一贯的清醒或混沌。
最后一句“云外青山山外云”,以自然景象为喻,表达了诗人对自由与超越的向往。云遮雾绕的山峰之外,还有更广阔的天地等待探索,象征着诗人追求的精神境界——超越世俗,达到心灵的自由与宁静。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和哲理性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生命、世界以及自我认知的独特见解,充满了深邃的哲思和超然的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