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墙背郭望巫门,明月乌啼自有村。
不见宫花连戚畹,惟馀野雀噪空原。
长秋晋室椒房尽,子夜江南羽调存。
休问昔时何准墓,高林松栝锁颓垣。
女墙背郭望巫门,明月乌啼自有村。
不见宫花连戚畹,惟馀野雀噪空原。
长秋晋室椒房尽,子夜江南羽调存。
休问昔时何准墓,高林松栝锁颓垣。
这首诗描绘了乌夜村的荒凉景象,通过“女墙背郭望巫门”开篇,营造出一种远离尘嚣、与世隔绝的氛围。接着,“明月乌啼”渲染出夜晚的寂静与凄美,而“自有村”则暗示着这里虽荒废却仍保持着自然的生机。诗人以“不见宫花连戚畹,惟馀野雀噪空原”两句,对比昔日的繁华与今日的荒凉,表达了对历史变迁的感慨。
“长秋晋室椒房尽,子夜江南羽调存”进一步深化了这种对比,将乌夜村的历史与更广阔的时间空间联系起来,暗示着无论时代如何更迭,总有某些事物得以留存。最后,“休问昔时何准墓,高林松栝锁颓垣”以疑问句结束,既是对历史人物命运的深思,也是对当下现状的反思,流露出一种淡淡的哀愁和对过往的怀念。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乌夜村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历史遗迹的感慨,以及对时间流逝、人事变迁的深刻思考。语言简洁而富有意境,情感真挚而深沉,是明末清初文人咏怀之作中的佳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