卧听秋水下秋池,画角何人相对吹。
好似玉门关老将,呜呜咽咽上楼时。
卧听秋水下秋池,画角何人相对吹。
好似玉门关老将,呜呜咽咽上楼时。
这首诗《闻角》由明代末年至清代初期的诗人王鸣雷所作,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秋夜中听到号角声时的场景与感受。
首句“卧听秋水下秋池”,诗人以“卧”字开篇,暗示出一种闲适或略带慵懒的状态,同时“秋水”和“秋池”则点明了季节与地点,营造出一幅宁静而略带凉意的画面。接着,“下”字生动地描绘了秋水缓缓流下的动态,给人以时间流逝之感。
次句“画角何人相对吹”,“画角”是中国古代的一种乐器,常用于军队中传递信号或表达情感。这里的“何人相对吹”不仅描绘了号角声的响起,更蕴含了对吹角人的想象,仿佛在暗喻着某种历史情境或个人情感的共鸣。
后两句“好似玉门关老将,呜呜咽咽上楼时”,诗人将听到的号角声与古代边塞的景象联系起来,用“玉门关老将”这一形象,既展现了边关将士的英勇与孤独,也寄托了诗人对历史沧桑和人生感慨的深沉思考。通过“呜呜咽咽”这一拟声词,生动地刻画了号角声的哀婉与悲壮,引发读者对战争、离别、岁月流转等主题的联想。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象征手法,成功地构建了一个充满历史韵味和情感深度的场景,展现了诗人对自然、历史和人生的独特感悟。
寒风动地至,有如穷冬时。
居人不知感,客子深怀悲。
故山邈保许,倏忽半岁辞。
行脚债未了,悠悠遂臻兹。
刍薪且弗给,更问裘褐为。
昔公立螭坳,秉笔罔不书。
及乎上谏坡,论议无日虚。
直言有不讎,柴桑念归欤。
高卧属几日,朱轓起阎闾。
政成合入奏,返直承明庐。
如何更持节,未使经纶摅。
上心岂无谓,劳公重皇居。
吏恶必剪刈,士良必吹嘘。
此自宰相事,于公定何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