恰是闻师到,持筇又欲归。
去云黏木屐,飘叶泊禅衣。
不敢生离思,应愁损道机。
故人如见问,为说志渔矶。
恰是闻师到,持筇又欲归。
去云黏木屐,飘叶泊禅衣。
不敢生离思,应愁损道机。
故人如见问,为说志渔矶。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僧侣准备离开寺院回城的场景,通过细腻的语言表达了对故人的不舍和对佛法修持的执着。诗人丘葵以生动的笔触勾勒出一幅离别之情的图画,让读者感受到那份淡淡的 禅意与自然的情趣。
“恰是闻师到,持筇又欲归。”开篇即点明了时间和行动,僧侣得知师父将至,便准备带上锄头(持筇)准备回城。这两句简洁明快,既传达了动作的紧迫感,也暗示了一种对宗教生活的依恋。
“去云黏木屐,飘叶泊禅衣。”随后两句,诗人巧妙地运用自然景象来烘托情境。云缠绕在树梢间,叶片随风轻舞,这些意象不仅描写了环境,更暗示了一种超脱尘世的精神状态。禅衣被风吹起,似乎是僧侣修行生活的一种象征。
“不敢生离思,应愁损道机。”诗人表达了自己对于离开寺院的犹豫和不安之情。这里的“道机”可能指的是佛法或禅宗的修持方法,这里暗示了僧侣对信仰的执着。
“故人如见问,为说志渔矶。”最后两句,则转向与故人的告别。诗人通过设想故人询问的情景,来表达自己内心的不舍和对过往美好记忆的珍视。而“志渔矶”可能是指某种坚定的信念或精神寄托,这里则显示了诗人对于禅宗生活的执着和向往。
综上所述,丘葵这首诗不仅展示了其精湛的笔法,更通过对自然景物与内心世界的描写,传达了一种超脱世俗、追求精神寄托的情怀。
曩昔词林客,偏多水部郎。
于今嗣风雅,吾子欻翱翔。
东郡分行省,南风引去樯。
山城蟠海岸,官阁净湖光。
宛似幽居好,翛然燕坐凉。
定知题咏富,未觉简书忙。
吏隐情都惬,登临兴转长。
新诗如不惜,细札莫相忘。
交道之难应有以,大都难在无君子。
小人见利不见义,相与安能保终始。
忆昔曾为吏部郎,四方宾客满门墙。
汝南拔士各题品,北海爱才偏激昂。
一朝余坐大礼罪,被放归田遂沉废。
当时门下结交人,去作谁家座上宾。
一书不复访生死,半菽那能分贱贫。
岁寒仅有数君在,馀子悠悠难重陈。
君不见古人高谊难比俦,今人薄恶真可羞。
请谢当涂少年辈,甘与深山麋鹿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