枝持三数花,已著风露香。
而复满把来,汲瓶置书房。
身心我身心,染净皆秋光。
今夜月圆明,更妙非红黄。
枝持三数花,已著风露香。
而复满把来,汲瓶置书房。
身心我身心,染净皆秋光。
今夜月圆明,更妙非红黄。
这首诗《瓶中花》由宋代诗人韩淲所作,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瓶中之花的美丽与意境。
首句“枝持三数花,已著风露香”,以简练的语言勾勒出花枝轻柔地承载着几朵花,这些花朵在风露的滋润下散发出淡淡的香气,营造出一种清新脱俗的氛围。接着,“而复满把来,汲瓶置书房”两句,描述了将这些花束捧在手中,然后小心翼翼地放入装水的瓶子中,再将瓶子放置于书房内的情景。这一系列的动作,不仅体现了对花的珍视,也暗示了书房主人对于自然美的欣赏和追求。
“身心我身心,染净皆秋光”这两句进一步深化了主题。诗人借花喻人,表达了自己的内心世界如同秋天的阳光一般,无论是被染上污浊还是保持纯净,都是自己心灵的真实写照。这种自我反思和自我认同的情感流露,使得诗歌具有了深刻的哲理意味。
最后,“今夜月圆明,更妙非红黄”一句,将时间推至夜晚,月光洒满大地,使得整个场景更加静谧而美好。这里的“红黄”可能象征着世俗的色彩,而“更妙非红黄”则表达了诗人认为真正的美妙之处在于超越了表面的色彩,达到了内心的宁静与和谐。
整体而言,《瓶中花》通过描绘瓶中之花的美丽与意境,以及对自然美和内心世界的深刻思考,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美学的独特见解和对精神境界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