夕阳绕山背,荒径明虹霓。
入洞寒烟积,彷佛闻猿啼。
幽谷若有人,峡雨暗已西。
一体倏变化,人物理固齐。
梧叶冷秋风,零落蕙草萋。
馨香当岁暮,寻芳意已迷。
防身铸吴钩,须时斩鲸鲵。
不遇白袁公,寒光委尘泥。
却思赋芧者,渺渺白云低。
夕阳绕山背,荒径明虹霓。
入洞寒烟积,彷佛闻猿啼。
幽谷若有人,峡雨暗已西。
一体倏变化,人物理固齐。
梧叶冷秋风,零落蕙草萋。
馨香当岁暮,寻芳意已迷。
防身铸吴钩,须时斩鲸鲵。
不遇白袁公,寒光委尘泥。
却思赋芧者,渺渺白云低。
这首清代诗人陈长镇的《归猿洞》描绘了一幅深秋傍晚的山中景象。夕阳余晖映照着山脊,荒径上空彩虹斑斓,暗示着神秘而美丽的自然景观。诗人步入洞中,感受到阴冷的寒烟弥漫,仿佛能听到远处猿猴的哀啼,增添了山洞的幽深与寂寥。
接着,诗人想象山中有隐者存在,随着峡雨渐暗,时光悄然流逝。他感叹世间万物瞬息万变,个体与宇宙法则相通。秋风吹过,梧桐叶飘零,蕙草凄然,这凋零的景象寓示着岁月的无情和时光的流逝。
临近岁末,诗人内心充满对馨香的向往,但寻找之意已迷失在深山之中。他握紧吴钩,寓意准备面对可能的挑战,决心斩除阻碍前行的困难。然而,未逢伯乐,如白袁公般的贤者,他的才华只能被尘土掩盖。
最后,诗人思绪飘向远方,想起那些默默耕耘的人,他们的身影在低垂的白云间显得渺小而坚韧。整首诗以归猿洞为背景,展现了诗人的人生感慨和壮志豪情,以及对理想与现实之间落差的思考。
半额微黄金缕衣,玉搔头袅凤双飞。
从教水溅罗裙湿,还道朝来行雨归。
眼波横秀。
乍睡起、茸窗倦绣。
甚脉脉、阑干凭晓,一握乱丝如柳。
最恼人、微雨慳晴,飞红满地春风骤。
记帕折香绡,簪敲凉玉,小约清明前后。
昨梦行云何处,应只在、春城迷酒。
对溪桃羞语,海棠贪困,莺声唤醒愁仍旧。
劝花休瘦。
看钗盟再合,秋千小院同携手。
回文锦字,寄与知他信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