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小因循老未迟,止啼杨叶诳愚儿。
试看庭树婆娑影,只觉流阴旋旋移。
少小因循老未迟,止啼杨叶诳愚儿。
试看庭树婆娑影,只觉流阴旋旋移。
这首诗是清朝乾隆皇帝弘历所作的《即事(其四)》。诗中以生动的笔触描绘了时间流逝的微妙与不可捉摸,以及人们在面对时间时的无奈与感慨。
首句“少小因循老未迟”,开篇便道出了人生的常态——从年少轻狂到老年沉稳,岁月的流转似乎总是在不经意间悄然发生。这里的“因循”既指年少时的随性与不拘小节,也暗含着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感慨。
次句“止啼杨叶诳愚儿”,通过比喻的手法,将杨树叶轻轻摇动的声音比作安慰哭泣孩子的声音,巧妙地传达出一种看似能安抚人心实则无法真正解决问题的无奈感。这里不仅描绘了自然界的景象,更隐喻了人类对于时间流逝的无力感,仿佛试图用虚假的安慰来欺骗自己或他人,却终究徒劳无功。
后两句“试看庭树婆娑影,只觉流阴旋旋移。”进一步深化了主题。诗人邀请读者观察庭院中的树木,随着光线的变化,树影在地面上缓缓移动,如同时间的流逝一般,既缓慢又不可逆转。这一景象不仅展现了自然界的时间流动,也暗示了人生旅程的短暂与不可预测。通过“旋旋移”这一动态描绘,诗人强调了时间的不断流逝,让人深感光阴似箭,岁月不待人的感慨。
整首诗以细腻的观察和深刻的哲思,表达了对时间流逝的深刻感悟,以及在面对时间面前人类的渺小与无奈。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诗人引导读者思考生命的意义和时间的价值,体现了中国古代文人对于宇宙与人生的独特洞察。
木落天边候,愁怜海国秋。
山开疏树色,泉涌曲江流。
返照回岩失,轻烟隔陇浮。
雄图城郭在,伯业古今愁。
下界闻钟磬,空门悟陆舟。
暂从龙藏隐,清似虎溪游。
数子诗相敌,千人调寡酬。
世情虽卤莽,吾道有绸缪。
遁迹青山好,时名浊酒休。
乾坤终有尽,一醉复何求。
北风吹海海水怒,百万楼船开□□。
汉家今练水犀军,曾是长城旧征虏。
君不见黄旌白羽满红皋,谋臣策士争命于波涛。
氍毹坐拥青尊醉,匣里芙蓉夜自号。
细柳营中朝报捷,寝胡之皮,食胡之血。
不能为君生致五单于,何用披裘带金甲。
嗟哉胡无人,胡运湮。
未及挥戈发一簇,已令名姓画麒麟。
嗟哉胡无人,胡运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