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哉揭阳君,文起八代衰。
平生诵公文,手自不停披。
只今老眼暗,刮膜无金篦。
天台有巨刻,君其为致之。
妙哉揭阳君,文起八代衰。
平生诵公文,手自不停披。
只今老眼暗,刮膜无金篦。
天台有巨刻,君其为致之。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周紫芝所作的《送袁司理归天台(其三)》中的片段。诗中对揭阳君给予了极高的赞誉,称其文章能够扭转文风衰败的局面,具有开创新风的伟力。诗人自己平生都沉浸在揭阳君的文章之中,手不释卷。然而岁月流逝,年老眼花,无法再通过金篦来恢复视力,表达了对揭阳君文章的深深怀念和敬仰。
接着,诗人提到天台山上有揭阳君的巨幅石刻作品,希望袁司理能将这些作品带给自己欣赏。这不仅体现了对揭阳君艺术成就的推崇,也蕴含了对好友归乡的关切与期待,以及对共同欣赏艺术作品的渴望。
整段诗文充满了对文学艺术的热爱与追求,以及对友情的珍视,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人文情怀。
衡岳湘川,产名公、真是玉堂人物。
紫禁彤庭携手旧,何日同游赤壁。
镜里朱颜,花前青鬓,又早巾中雪。
非才宜退,匡时赖有英杰。
自从身入黄扉,仰惭白日,归兴时时发。
彩笔新词劳远寄,满纸云烟明灭。
花甲初周,世途饱历,长笑空搔发。
钟陵南望,故人千里明月。
昔试南宫,荷明公、收作药笼中物。
彩笔玉堂干气象,瞻望文章奎壁。
席上春风,尊前夜雨,几对程门雪。
飞英振藻,一时真愧诸杰。
独怜万里驰驱,三王六诏,使节连翩发。
琐闼十年曾抗疏,旧草万行明灭。
霄汉飞腾,风波震骇,白尽巾中发。
长安今夕,芳樽且醉华月。
春月才圆,春花欲放,春宴初开。
喜春省仙卿,高跻眉寿,春曹诸彦,共赋台莱。
留赏春灯,醉酣春酒,一任春宵鼓角催。
春堂上,蔼十分春色,光映三台。主人昔占春魁。
有赞治、春官礼乐才。
况雅量春融,清颜春盎,化行春雨,名震春雷。
春殿宣麻,春宫定策,春日还看拜玉阶。
春风里,好调和玉烛,照耀春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