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上泉依松下风,竹垆制与惠山同。
蔡襄不止工其法,因事还思善纳忠。
石上泉依松下风,竹垆制与惠山同。
蔡襄不止工其法,因事还思善纳忠。
这首诗《焙茶坞》是清朝乾隆皇帝弘历所作,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对茶艺的热爱和对品质的追求。
首句“石上泉依松下风”,以自然界的元素开篇,石上的泉水在松树的掩映下,仿佛与周围的环境融为一体,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和谐的氛围。这里的“依”字,生动地描绘了泉水与松风相伴的情景,暗示了茶艺中水与环境的和谐相生。
接着,“竹垆制与惠山同”,转而描述了制作茶具的过程。竹制的炉子与惠山(著名的产茶地)的茶具相提并论,强调了茶具的精致与品质,同时也体现了作者对茶文化的深刻理解与尊重。
“蔡襄不止工其法”,提到宋代著名书法家蔡襄不仅擅长书法,还精通茶艺。这里借蔡襄之名,赞美了茶艺的高超技艺和深厚文化内涵。蔡襄不仅是茶艺的实践者,更是茶文化的传播者,他的贡献被后人铭记。
最后,“因事还思善纳忠”,表达了作者在享受茶艺的同时,不忘思考如何更好地接纳忠言,提升自我。这既是对个人修养的追求,也是对社会道德的倡导,体现了乾隆皇帝作为君主的深谋远虑和对国家治理的重视。
整首诗通过对茶艺的描绘,不仅展现了对自然美的欣赏,也蕴含了对技艺、文化传承以及个人品德修养的深刻思考,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曾事通侯,酬郢曲、樽前红豆。
遇军变、江州烽火,洞庭遗叟。
万马东来流竟断,六龙南幸城如斗。
看三宫、卓幰发临安,伤心否。峰第一,夸旧口。
泉第二,传新手。掩春申珠履,孟尝鸡狗。
对我欲舒苏岭啸,当筵尚说元王酒。
谢桃花、潭水殢行舟,汪伦又。
凤城夜来雨,南风生绿槐。
良友舍我去,老怀谁与开。
晨鸡戒蓐食,使者行相催。
空馀淮甸月,长照讲经台。
中都寡名缁,有此万人特。
问法常满堂,白日无虚席。
去留系重轻,山川为改色。
风雨旧房前,萧条芳草积。
相知二十年,相见辄倾倒。
平生江海游,如此眼中少。
白首送归情,何以写怀抱。
晓日幽林中,和鸣有黄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