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到青门柳色黄,一梢红杏出低墙。
莺窗人起未梳妆。
绣帐已阑离别梦,玉炉空袅寂寥香。
闺中红日奈何长。
春到青门柳色黄,一梢红杏出低墙。
莺窗人起未梳妆。
绣帐已阑离别梦,玉炉空袅寂寥香。
闺中红日奈何长。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美丽的春日景象,诗人通过生动的画面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珍惜以及对孤寂生活的无奈感受。
"春到青门柳色黄,一梢红杏出低墙" 开篇即以鲜明的笔触勾勒出春天的景象,柳树在春风中变成了金黄色,而红杏则从矮墙下探出头来,生机勃勃。
接下来的 "莺窗人起未梳妆" 描述了室内的温馨画面。窗外传来了燕子的歌唱,屋内的人也开始苏醒,但尚未打理好自己的容颜,这里透露出一种从容不迫、悠然自得的情绪。
"绣帐已阑离别梦,玉炉空袅寂寥香" 这两句转换了氛围。绣帐低垂,夜里的离别之梦还未散去,而玉制的香炉中只剩下了一缕淡淡的香气,这里表达了对过往美好时光的怀念以及孤寂生活中的淡淡哀愁。
最后 "闺中红日奈何长" 则是诗人对于室内的悠长春日感到无可奈何。红色的太阳似乎在窗外移动得非常缓慢,这里不仅表达了对时间流逝的无力感,也反映出诗人心中的寂寞与空虚。
整首诗通过对比鲜明的事物,如春天的生机与室内的静谧,红色的杏子与金黄的柳色,以及离别之梦与孤寂生活等,将诗人的情感深度地展现了出来。
梦亦不到海外乱山之中,炎歊来往于烟雨寂寞之空濛。
上雾下湿天日暗,溪谷岚气瘴毒侵鸡肋之微躬。
斫竹为床聊偃仰,破壁僧房吼夜风。
撼枕声喧溪水激,奔腾万马无停息。
古人五月渡泸勤,嗟余何事此间数晨夕。
不折章台柳,丝丝望转迷。
晓烟芳草路,流水落花溪。
青眼公看喜,蛮腰女舞低。
枝轻难受露,絮薄未沾泥。
夫婿无侯相,公孙有字题。
服章占李相,眉妩斗张妻。
白马双骖别,黄鹂两个啼。
春云人渭北,朝雨客关西。
丽映桃千树,寒依菜一畦。
祇应怜弱植,谁种向金闺。
积阴生壑雨,野水学江流。
对屋见灯火,相望南渡头。
浮槎到高树,白鼋起沧洲。
变怪若不测,神功安能尤。
稍退见涯涘,及来痕沫收。
崩畴出白石,隐隐如博投。
水杨洗荒根,素发生古愁。
见此倏若化,故流还胶舟。
荒源不可诘,欲尽山云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