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昏细雨如撒沙,城中官府已散衙。
空林古寺叶满地,墙角仅见山茶花。
系舟未稳促沽酒,布帘尚曳河西家。
老僧开门振高木,宿鸟续续番鸱鸦。
松寮竹榻古且静,人影凌乱灯含葩。
殷勤小行颇展敬,酾酒莫及先烹茶。
更添香炷侑清啜,坐久不觉蒲牢挝。
三杯破冻聊尔耳,俗虑脱臆如人爬。
浮生岁月聚散过,抚事感老徒兴嗟。
净方频来亦夙契,敢惜片语偿烟霞。
临昏细雨如撒沙,城中官府已散衙。
空林古寺叶满地,墙角仅见山茶花。
系舟未稳促沽酒,布帘尚曳河西家。
老僧开门振高木,宿鸟续续番鸱鸦。
松寮竹榻古且静,人影凌乱灯含葩。
殷勤小行颇展敬,酾酒莫及先烹茶。
更添香炷侑清啜,坐久不觉蒲牢挝。
三杯破冻聊尔耳,俗虑脱臆如人爬。
浮生岁月聚散过,抚事感老徒兴嗟。
净方频来亦夙契,敢惜片语偿烟霞。
这首明代诗人沈周的《暮投承天习静房与老僧夜酌复和清虚堂韵一首》描绘了一幅傍晚时分雨后的宁静画面。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细雨如沙、官衙散去、空寂的林寺、满地落叶、墙角山茶花以及系舟沽酒的场景。在这样的环境中,诗人与老僧共酌,松寮竹榻的古朴静谧中,人影摇曳,灯光闪烁,显得格外清幽。
诗人借饮酒之际,表达了对世事无常的感慨,认为人生短暂,聚散无常,唯有在这样的静谧时光中,才能暂时忘却俗虑,心灵得以净化。他与老僧的交往,仿佛是早已注定的缘分,即使只是片刻交谈,也足以让他感到满足,仿佛借此洗涤尘世的烟霞。
整首诗语言简洁,意境深远,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与生活的深深热爱,以及对超脱世俗的向往。
半额微黄金缕衣,玉搔头袅凤双飞。
从教水溅罗裙湿,还道朝来行雨归。
眼波横秀。
乍睡起、茸窗倦绣。
甚脉脉、阑干凭晓,一握乱丝如柳。
最恼人、微雨慳晴,飞红满地春风骤。
记帕折香绡,簪敲凉玉,小约清明前后。
昨梦行云何处,应只在、春城迷酒。
对溪桃羞语,海棠贪困,莺声唤醒愁仍旧。
劝花休瘦。
看钗盟再合,秋千小院同携手。
回文锦字,寄与知他信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