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送渐侍者归省》
《送渐侍者归省》全文
明 / 释函是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微]韵

怅望湖州未敢归,故园杨柳欲依依。

忍看国破先离俗,但道亲存便返扉。

万里飘蓬双布屦,十年回首一僧衣。

悲欢话尽寒山在,残雪孤峰望晚晖。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和尚对故乡和故人深切的思念之情。首句“怅望湖州未敢归”,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深深眷恋与不舍,却又因某种原因未能立即返回,心中充满了复杂的情绪。接着,“故园杨柳欲依依”一句,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进一步渲染了诗人对故乡的怀念,仿佛那杨柳正含情脉脉地等待着他的归来。

“忍看国破先离俗,但道亲存便返扉。”这两句诗则展现了诗人面对国家破碎和个人命运的无奈,即使在这样的困境中,他依然渴望回到亲人身边,体现了他对亲情的珍视和对家庭的依赖。这种情感的表达,既真实又深刻,让人感受到诗人的内心世界。

“万里飘蓬双布屦,十年回首一僧衣。”这两句通过形象的比喻,描绘了诗人长期漂泊在外的生活状态,以及他在僧侣身份下的孤独与坚持。布屦象征着简朴的生活,僧衣则代表了他的信仰与修行之路。这不仅是对个人经历的回顾,也反映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思考和对精神追求的执着。

最后,“悲欢话尽寒山在,残雪孤峰望晚晖。”这两句将情感推向高潮,寒山、残雪、孤峰、晚晖,这些意象共同营造出一种静谧而略带凄美的画面,不仅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欣赏,更寄托了他对人生百态的感慨。在这样的背景下,诗人与渐侍者的对话似乎已经超越了言语本身,成为了一种心灵的交流与慰藉。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生动的场景刻画,展现了诗人对故乡、亲人以及个人命运的深切关怀和思考,同时也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欣赏与感悟,是一首充满深情与哲思的作品。

作者介绍

释函是
朝代:明

函是(一六〇八——一六八六),字丽中,别字天然,号丹霞老人。本姓曾,名起莘。番禺人。年十七补诸生,与里人梁朝钟、黎遂球、罗宾王、陈学佺辈,并以高才纵谈时事,举明思宗崇祯六年(一六三三)乡试第二。会试不第,谒僧道独于庐山,祝发于归宗寺。既返广州,主法诃林。明亡,徙番禺雷峰,创建海云寺,举家事佛。孤臣节士,皈依者众。历主福州长庆、庐山归宗,及海幢、华首、丹霞、介庵诸刹,晚年主法雷峰。著有《瞎堂诗集》等。清陈伯陶编《胜朝粤东遗民录》卷四有传。
猜你喜欢

田舍二首·其一

雨逗馀寒晓露浓,絮衣著破索重缝。

清狂昔作戴花监,衰病今为卖菜佣。

负耒耦耕沮桀溺,操盂三祝弃句龙。

暮年饱识西畴事,不问家丘问老农。

(0)

梅花五首·其四

肯因冷澹怨年芳,霜满寒林月满塘。

至白世间惟玉雪,不如伊处为无香。

(0)

西山

绝顶遥知有隐君,餐芝种朮鹿为群。

多应午灶茶烟起,山下看来是白云。

(0)

杂咏五言五首·其三

亲朋存者少,岁月去如驰。

不记桃三窃,犹疑黍一炊。

(0)

岁晚书事十首·其二

日日抄书懒出门,小窗弄笔到黄昏。

丫头婢子忙匀粉,不管先生砚水浑。

(0)

俞太古尝叩阍上书有名天下予甚敬之相会于姑苏将归洞庭赋诗以壮其行

人树俱不堪,岁月驹隙过。

老怀泪如洗,欲唱谁当和。

洛阳今少年,弊事劳力破。

精神经百鍊,锋锐坚不挫。

陶名滋惟旧,攲席快一坐。

气焰九霄虹,磊落万玉货。

平生床上下,楼辄让子卧。

诸公吮疽尔,不去良可唾。

洞庭清风熟,肄业情勿惰。

有诗寄来者,工拙吾能课。

(0)
诗词分类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诗人
饶节 刘一止 艾性夫 郑元祐 李时行 沈守正 庞蕴 袁桷 邱云霄 梁清标 张侃 林占梅 曹尔堪 周瑛 伍瑞隆 张以宁 汪莘 丁复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