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物使子穷,穷且至于死。
死且在道途,何为命如此。
孱孱浮薄躯,船木薄如纸。
潞水深复深,蛟鼍弄牙齿。
一榇波上轻,归去三千里。
篷窗夜哭声,如在枫林里。
造物使子穷,穷且至于死。
死且在道途,何为命如此。
孱孱浮薄躯,船木薄如纸。
潞水深复深,蛟鼍弄牙齿。
一榇波上轻,归去三千里。
篷窗夜哭声,如在枫林里。
这首诗《挽徐泰初(其三)》是清代诗人刘岩对友人徐泰初离世的哀悼之作。诗中充满了对逝者命运不公的感慨与对逝者境遇的深切同情。
首句“造物使子穷,穷且至于死”开篇即揭示了对命运不公的质疑,认为上天让一个人陷入困顿,最终导致死亡。接着“死且在道途,何为命如此”进一步表达了对逝者在旅途中离世的悲痛和对命运安排的不解。
“孱孱浮薄躯,船木薄如纸”两句以形象的比喻描绘了逝者的身体虚弱,如同轻薄的船木,暗示了生命的脆弱和短暂。随后“潞水深复深,蛟鼍弄牙齿”通过描绘潞水的深邃和水中蛟龙的凶猛,象征着逝者所面临的困难与挑战,以及环境的险恶。
“一榇波上轻,归去三千里”则描述了逝者遗体被置于水上,漂向远方,暗示了生命的终结与离去。最后“篷窗夜哭声,如在枫林里”以凄凉的夜哭声,营造出悲伤的氛围,仿佛那声音回荡在枫树林间,表达了对逝者的深切怀念与哀悼。
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凝练,通过对逝者离世情景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生命脆弱、命运无常的深刻思考,以及对逝者的深切哀悼之情。
醉乘笋舆归,馀兴陟层阁。
其前俯长江,其下压城郭。
入眼迭辉映,积雪未销铄。
祲氛兹荡涤,山川一恢廓。
琼田认洲渚,璇树花丛薄。
明明飞丹霞,往往翔皓鹤。
俯仰一神界,今我胡不乐。
滕王已尘埃,大屋旧丹雘。
人生何自苦,兹游行已昨。
吾闻水西峰,中有洞宫脚。
洪崖升天去,仙圣时间作。
伊予千载裔,未鍊八琼药。
孰能相与游,更议入庐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