迟明骑马听鸡号,雾露纷纷上鬓毛。
烟宿平芜疑远水,风鸣高木听飞涛。
暖回宿草春初见,光动扶桑日欲高。
横笛一声还出牧,稚儿无不笑吾劳。
迟明骑马听鸡号,雾露纷纷上鬓毛。
烟宿平芜疑远水,风鸣高木听飞涛。
暖回宿草春初见,光动扶桑日欲高。
横笛一声还出牧,稚儿无不笑吾劳。
这首诗描绘了清晨出行的景象与感受,充满了细腻的自然描写和生活气息。
首句“迟明骑马听鸡号”,以“迟明”点明时间,即天色微明之际,诗人骑马出行,耳边传来鸡鸣之声,营造出宁静而略带清冷的氛围。接着,“雾露纷纷上鬓毛”一句,通过雾气和露珠落在鬓发上的细节,形象地展现了清晨的湿润与凉爽,同时也暗示了诗人行走在野外的环境。
“烟宿平芜疑远水,风鸣高木听飞涛”两句,运用了巧妙的比喻和联想。平旷的草地在晨雾中显得如同远方的水面,而高大的树木在风中摇曳,仿佛是远处波涛的回响,将视觉与听觉相结合,创造出一种深远辽阔的意境。
“暖回宿草春初见,光动扶桑日欲高”则进一步描绘了春天的气息。随着太阳的升起,冬日的寒意逐渐消散,草地上开始显现春意,阳光在东方的扶桑树上闪烁,预示着新的一天即将迎来光明与温暖。
最后,“横笛一声还出牧,稚儿无不笑吾劳”以笛声作为收尾,不仅增添了诗的韵律美,也反映了诗人与周围生活的和谐共处。孩子们的笑声是对诗人辛勤出行的肯定与赞赏,体现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之间的温馨互动。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清晨出行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敏感观察和深刻感悟,以及与周围世界和谐相处的生活态度,充满了诗意与哲思。
皇帝破资格,不忽一士微。
何来江南丞,是日登丹墀。
晓色丽禁闼,流光度罘罳。
内官肃前导,屏气当帘帷。
大哉本朝法,独对无所疑。
榻前咫尺地,君臣义在兹。
天容何清耸,尧颡高嶷嶷。
咨汝应尽言,愀然闻累欷。
于时实忘身,长跽纷陈辞。
臣闻立国本,有备乃不危。
积弱非一朝,无兵绝难支。
愿言示所急,举国知所归。
以我亿兆人,溃此千万围。
致死而后生,其端自毫釐。
士夫躬为倡,事实不可迟。
祸来侔丘山,甫去皆燕嬉。
初无忧患情,何从振其衰?
所陈第一义,舍是非臣知。
忠愤见声色,封章出诸怀。
上意为之动,引手受所赍。
再拜奉身退,踟蹰独含悽。
耿耿宫烛光,摇摇在心脾。
《七月二十日召对纪恩》【清·郑孝胥】皇帝破资格,不忽一士微。何来江南丞,是日登丹墀。晓色丽禁闼,流光度罘罳。内官肃前导,屏气当帘帷。大哉本朝法,独对无所疑。榻前咫尺地,君臣义在兹。天容何清耸,尧颡高嶷嶷。咨汝应尽言,愀然闻累欷。于时实忘身,长跽纷陈辞。臣闻立国本,有备乃不危。积弱非一朝,无兵绝难支。愿言示所急,举国知所归。以我亿兆人,溃此千万围。致死而后生,其端自毫釐。士夫躬为倡,事实不可迟。祸来侔丘山,甫去皆燕嬉。初无忧患情,何从振其衰?所陈第一义,舍是非臣知。忠愤见声色,封章出诸怀。上意为之动,引手受所赍。再拜奉身退,踟蹰独含悽。耿耿宫烛光,摇摇在心脾。
https://shici.929r.com/shici/4zL8Tb.html
西星白,东星黄,南星雁,北星狼。
赤熛不敢怒,威灵不敢仰。
招距不敢拒,叶光不敢抗。
况尔罗侯曜,向午奸太阳。
太阳剥未复,光道日伥伥。
太山有巨灵,目睹哭扶桑。
手取甘泉水,为日洗重光。
明堂亮,太阶平,黄白泡灭,雁狼燐亡。
圣远已千载,继述良独难。
维公出南纪,大道剪榛菅。
济世仰莘挚,斋心师巷颜。
知几寔至要,浩浩仁义端。
故宅俨斯在,素月照溪湍。
濯濯菡萏枝,英英秋露漙。
恭闻华盖穸,讲学留溪湾。
坠绪久无托,令我心慱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