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衙村边地气灵,茅茨非复旧门庭。
东升旭日年年照,西上寒涛夜夜听。
闻喜家山千里道,参军宦迹一江汀。
自缘庐墓会居此,千古模糊相宅经。
长衙村边地气灵,茅茨非复旧门庭。
东升旭日年年照,西上寒涛夜夜听。
闻喜家山千里道,参军宦迹一江汀。
自缘庐墓会居此,千古模糊相宅经。
这首诗描绘了郭璞宅的环境与历史氛围。首句“长衙村边地气灵”,以“地气灵”三字,点出郭璞宅所在之地的灵气与独特之处,为整首诗奠定了自然与人文和谐共存的基调。
“茅茨非复旧门庭”一句,通过对比新旧,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和物是人非的感慨。接着,“东升旭日年年照,西上寒涛夜夜听”两句,运用对仗手法,描绘了一幅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场景,同时暗含着四季更迭、岁月流转的意味。
“闻喜家山千里道,参军宦迹一江汀”则进一步扩展了视野,将郭璞宅置于更广阔的时空背景中,既展现了郭璞的远大志向和对家乡的深厚情感,也隐含了他对官场生涯的回顾与反思。
最后,“自缘庐墓会居此,千古模糊相宅经”表达了诗人对郭璞宅的特殊情感和对其历史地位的认同。这两句不仅总结了前文的描述,还蕴含了对郭璞宅作为历史遗迹的尊重与怀念,以及对古人智慧与精神的敬仰。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郭璞宅及其周边环境的细腻描绘,以及对历史人物的深情追忆,展现了中国古典文学中对自然、历史、人文的深刻理解和审美追求。
五岁能作径尺字,九岁能作急就诗。
内外二祖当代儒,耳濡目染贯综之。
据案屏息有所思,起立奋笔龙蛇驰。
若使右手指不枝,掀雷抉电靡不为。
世间可意唯李白,常常一饮杯三百。
人生及时特乐耳,礼法岂为我辈设。
六博蹋鞠吴趋坊,新翻一曲环红妆。
场屋那能容贺老,少年谁不爱周郎。
间施朱粉登场戏,部部梨园席退避。
世界茫茫梦幻中,都是偃师胶革具。
俸钱所入缘手尽,今日肯为明日计。
王戎障簏固痴儿,赵公看囊亦小器。
出门与客遇诸涂,牵衣诟谇争索逋。
鼠辈遇我敢复尔,酒酣妄为大言耳。
觇使起立吾之故,意悔势已不可止。
六州鼓旗一手主,流寇如虎海飞鼠。
昔勇令怯魂魄褫,往叩僧庐来佛旨。
空隐屏人解误人,抚之抚之毋乃是。
四正六隅兵饷增,左黄夹击如风雨。
胡然忽刊招降檄,杀一贼者令偿死。
贼如不从则犒之,金帛酒牢豢骄子。
接踵而至姑自诡,天下今已无贼矣。
许州南楼火光起,陷均胁房谷城圮。
如猿断韝脱鹰,如火燎原坊决水。
试问降者十三家,今皆安在罪轻儗。
悁悁珠玉饰名姝,临送牵衣哭西市。
姜子早闻道,澹然遗世荣。
蓺花有生意,焚香无俗情。
时抱琴与阮,弹作松风声。
畴昔江湖间,久巳知子名。
安知十年后,一笑成合并。
是邦山水秀,照人肌骨清。
愿子石泉上,为鼓一再行。
因之洗吾耳,遂欲濯尘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