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山入门便棒,临济入门便喝。
临济喝处,德山棒头耳聋;
德山棒时,临济喝下眼瞎。
虽然一搦一抬,就中全生全杀。
德山入门便棒,临济入门便喝。
临济喝处,德山棒头耳聋;
德山棒时,临济喝下眼瞎。
虽然一搦一抬,就中全生全杀。
这首诗是宋代禅宗僧人释了朴所作的偈颂,以生动的方式描绘了德山宣鉴和临济义玄两位禅师的教学风格。"德山入门便棒"和"临济入门便喝",形象地描述了他们各自独特的接引方式:德山以直观的棒喝启悟弟子,而临济则以喝声激发顿悟。
"临济喝处,德山棒头耳聋",暗示临济的喝声犹如当头棒喝,让听者瞬间领悟,甚至可能感觉耳朵都因震撼而暂时失聪。"德山棒时,临济喝下眼瞎",则形容德山的棒法深沉有力,足以使人心灵受到极大震动,仿佛眼前的世界因此而变得模糊。
"虽然一搦一抬,就中全生全杀",总结了两位大师的教学手段看似激烈,实则蕴含着生死之间的大智慧,通过这种极端的方式,引导弟子直指本心,体验生命的真谛,既有唤醒生机的力量,也有断除执着的杀伐。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禅宗对话的形式,展现了禅师们通过不同方式点化弟子的深刻教诲,体现了禅宗修行中的顿悟与直指人心的特色。
大夫三年,平恕如一。静而不烦,民安厥室。
大夫去矣,何以述之。我述民言,民实德之。
星非甘公,卦非焦赣。善言五部,枝干迭用。
所据甚精,所发必中。辅之以教,其益弥众。
以刚止邪,以柔止讼。躁者使静,义者使动。
仁使之修,虐戒之纵。险者使平,浮者使重。
如此庶乎,殆可折衷。行矣勉之,斯言可诵。
北叟有奇歌,调与声俱绝。
此歌本难名,强名为白雪。
一唱白云开,再唱青云裂。
朝唱迎朱霞,暮唱入明月。
声在明月宫,桂树生秋风。
秋风吹明河,银浪翻长虹。
河汉与海通,安知声所终。
如此谁可知,但问牵牛公。
如此谁可听,直须登青冥。
酒仙骑赤龙,诗仙骑长鲸。
一夜到平明,北叟声且停。
遗响来南城,犹似孤鸾鸣。
南公对北叟,阮籍逢孙登。
阮籍正长啸,孙登作凤鸣。
羞杀阮步兵,笑杀孙先生。
忆昔见子时,我在西关住。
顾我已衰朽,爱子特明悟。
其后十数年,于此数见之。
气貌日益好,胸中即可知。
貌者德之表,精神气所为。
气无所不适,其本在养颐。
所养得其正,其美充四肢。
子是名公孙,家法能自持。
子学有旧业,尤富礼与诗。
重之以所养,何适而弗宜。
古人有大路,行者皆坦夷。
夫以子之明,岂惑于多歧。
修鞭与长辔,逸驾无停时。
古人亦何人,勿问皆可追。
昨见子笔札,老人为子喜。
其言逊而恭,贲然有文理。
愿子更勉之,莫忘老人语。
所居求正人,正人德之辅。
都人供帐国门东,淮海兵符节制中。
青琐论思虚夜月,朱幡游衍值秋风。
侯嗟谁在思张仲,民喜重临得次公。
内外忘怀能自适,何时谈笑一樽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