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家家作粉弹,儿童不睡到更阑。
巧将糯米为龙凤,明日邻家共借看。
冬至家家作粉弹,儿童不睡到更阑。
巧将糯米为龙凤,明日邻家共借看。
这首诗描绘了冬至时节,台湾地区人们制作糯米粉弹的风俗活动,充满了浓厚的生活气息和地方特色。通过“家家作粉弹”这一句,展现了冬至日家家户户参与制作糯米粉弹的热闹场景,体现了节日的欢乐氛围。接着,“儿童不睡到更阑”一句,生动地刻画了孩子们对这一活动的热情与期待,他们彻夜未眠,直至深夜,可见其乐此不疲的情态。
“巧将糯米为龙凤”则揭示了制作过程中的创意与技巧,糯米被巧妙地塑造成龙凤形状,不仅展示了制作者的匠心独运,也增添了节日的吉祥寓意。最后,“明日邻家共借看”预示着第二天邻里间会相互分享、观赏这些精美的糯米粉弹,进一步强化了社区间的和谐与交流。
整体而言,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台湾地区冬至节庆期间的一幕,通过日常生活中的小细节,展现了传统文化的魅力、家庭的温馨以及邻里之间的和睦相处,是一幅生动鲜活的民俗画卷。
伊川别骑,灞岸分筵。
对三春之花月,览千里之风烟。
望青山兮分地,见白云兮在天。
寄愁心于樽酒,怆离绪于清弦。
共握手而相顾,各衔悽而黯然。
玉貌自宜双黛翠,桃花独笑一枝春。
秋水未鸣游女佩,寒云空满望夫山。
黄阁暮虫罗户牗,紫庭春草遍阶墀。
绿耳半蔓湘浦竹,骊文乱点武陵花。
辽阳客路千峰引,蓟北乡心片月知。
山云渺渺川程远,木叶萧萧雁过初。
回雁不传乡信去,秋风偏向客衣寒。
千峰黛色因晴出,百谷泉声欲暮寒。
黛色迥临沧海上,泉声遥落白云中。
喜遇近臣杨得意,惭非词客马相如。
秋迎晓月鸿声早,日映深山水气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