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庭一叶下,言念忽悲秋。
变节金初至,分寒火正流。
气含凉夜早,光拂夏云收。
助月微明散,沿河丽景浮。
礼标时令爽,诗兴国风幽。
自此观邦正,深知王业休。
前庭一叶下,言念忽悲秋。
变节金初至,分寒火正流。
气含凉夜早,光拂夏云收。
助月微明散,沿河丽景浮。
礼标时令爽,诗兴国风幽。
自此观邦正,深知王业休。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夏末初秋的景象,通过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写,抒发了诗人对于时节变迁和国家盛衰的感慨。
"前庭一叶下,言念忽悲秋。" 开篇便以落叶之声唤起对秋天的思绪,表现出诗人对逝去时光的无限留恋与哀伤。
"变节金初至,分寒火正流。" "变节"指季节更迭,"金初至"则是说夏末秋初之交,天气渐凉,而"分寒火正流"则写出了炉火仍需分散以御寒意。
"气含凉夜早,光拂夏云收。" 这两句描绘了秋夜来临的凉意和日光逐渐被云遮盖的情景,显示出季节转换之感。
"助月微明散,沿河丽景浮。" "助月微明散"可能是指月亮在早晨薄雾中悄然升起,而"沿河丽景浮"则表达了诗人对水边美景的欣赏和流连。
"礼标时令爽,诗兴国风幽。" 这两句写出了诗人对于节气变化的敏感,以及由此激发的诗兴,通过"国风幽"体现出一种深远而有韵味的情怀。
"自此观邦正,深知王业休。" 结尾处,诗人似乎从对自然之美的沉思中觉醒,对国家大事和君主政绩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表达了一种超然物外、洞察世事的智慧。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与景象的描写,表现出诗人对自然之美的赞赏,同时也蕴含着对时间流逝和国家兴衰的深刻思考。
寂寂复寂寂,梦境去来疾。
顷涉三千里,不觉关山黑。
飘飘入庭闱,怡怡语相接。
门外藤萝红,窗前柳条碧。
诸阮犹垂髻,二老发增白。
七载依恋思,一诉累时日。
天鸡喔喔鸣,瞿然秋镫侧。
郑人埋野鹿,庄生化胡蝶。
此境本人间,急追杳无迹。
悔我向梦中,多费一回别。
揽衣起徘徊,梅花印残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