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用子存韵寄乃兄雪香》
《用子存韵寄乃兄雪香》全文
宋 / 赵善括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要识居尘不染尘,小窗容膝近东邻。

香梢不老偏宜晓,瘦节常寒别是春。

侑坐图书情颇厚,对床风雨梦还新。

拟将梅竹方兄弟,若说清高更逼真。

(0)
拼音版原文全文
yòngcúnyùnnǎixiōngxuěxiāng
sòng / zhàoshànkuò

yàoshíchénrǎnchénxiǎochuāngróngjìndōnglín

xiāngshāolǎopiānxiǎoshòujiéchánghánbiéshìchūn

yòuzuòshūqínghòuduìchuángfēngmèngháixīn

jiāngméizhúfāngxiōngruòshuōqīnggāogèngzhēn

注释
要识:理解。
居尘不染尘:在尘世中保持纯洁。
小窗:狭小的窗户。
容膝:仅能容纳膝盖的空间。
近东邻:靠近东方的邻居。
香梢:带有香气的树枝。
不老:永不衰老。
偏宜晓:特别适宜在早晨。
瘦节:清瘦的枝节。
别是春:与众不同地像春天。
侑坐:陪伴阅读。
图书:书籍。
情颇厚:情感深厚。
对床风雨:共度风雨的夜晚。
梦还新:梦境新颖。
拟将:打算把。
梅竹:梅花和竹子。
方兄弟:作为朋友。
若说:如果说。
逼真:真实生动。
翻译
要懂得身处尘世却不受尘世污染,小小的窗户仅容膝盖,紧邻着东方的邻居。
清晨的香气在枝头永不消散,清瘦的节骨在寒冷中独具春天的气息。
陪伴读书的时光特别浓厚,即使面对风雨交加,梦境也清新如新。
打算把梅和竹当作自己的朋友,如果说清高,他们更是活生生的写照。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赵善括的作品,以"用子存韵寄乃兄雪香"为题,表达了诗人对兄长的敬仰和对清高生活的向往。首句"要识居尘不染尘"寓意兄长在世俗中保持高洁,不受尘世纷扰。"小窗容膝近东邻"描绘了简朴而宁静的生活环境,邻居亲近,生活恬淡。

"香梢不老偏宜晓,瘦节常寒别是春"运用比喻,赞美兄长如梅竹般坚韧,无论环境如何变化,都能保持其独特的风骨和品格,如同早春的梅花和寒冬的翠竹。

"侑坐图书情颇厚,对床风雨梦还新"进一步展现兄长热爱读书,即使风雨交加,也能在梦中品味书香,足见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精神追求。

最后两句"拟将梅竹方兄弟,若说清高更逼真"直接表达诗人希望与兄长并肩,共享这份清高,认为他的形象和品性已经非常接近梅竹,是最真实的清高典范。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比喻,赞扬了兄长的高尚品质,流露出诗人对亲情和理想生活的深深敬仰。

作者介绍

赵善括
朝代:宋

赵善括,历史人物,字无咎,号应斋居士,江西隆兴(今江西南昌)人。生卒年不详,主要活动时间在孝宗朝,尝登进士第。乾道七年(1171)知常熟县,后通判平江府。淳熙六年(1179)知鄂州,后罢免;淳熙十六年差知常州。著有《应斋杂著》6卷。杨万里为之序。赵善括能诗文,所作奏议,颇切中时弊。曾与洪迈、章甫、辛弃疾等人诗词唱和,而和辛弃疾酬唱者尤多,有一部分词作近于辛词。《□村丛书》收《应斋词》48首,《全宋词》收49首。
猜你喜欢

六言

合樽促席相娱,计策弃捐不收。

(0)

妆台记序引春秋时谚

夏姬得道。鸡皮三少。

(0)

舆人诵

原田每每。舍其旧而新是谋。

(0)

与王使君诗五首·其一

道有亏盈,运亦凌替。茫茫百六,孰知其弊。

蠢蠢中华,遘此虐戾。遗黎其咨,天未忘惠。

云谁之眷,在我命代。

(0)

蒲州八咏·其一蒲津晚渡

城下行舟一箭轻,城头落日半竿明。

河流汹汹风仍急,时听浮空欸乃声。

(0)

冯生成之自燕归平阳赖寂照先生获脱奴役复齿士列将复归燕主吾友济夫来谒诗姑序其概以答云

英英大冯君,雅志在千里。坎■不得前,而姑止于此。

出处虽两途,动静无二理。

燕坐三十年,初不离朝市。

了了方寸閒,湛然若秋水。

冯生适何来,眉目差可喜。

自云衣冠后,家破偶不死。

失身坑阱中,摇尾凡几祀。

遇者日千百,藐焉不一止。

忽逢盘谷翁,引手唯力致。

力极势未回,既出几复委。

不知何因缘,又入先生耳。

一见不忍遗,即命加冠履。

奴虏岂所安,推己乃知彼。

恻然动于中,弃金犹弃秕。

少属豺虎场,永谢泥与滓。

乞诗答盛德,此意良亦美。

顾我欲何言,一笑不如己。

先生世外人,于汝初何俟。

苟能肩一心,绮语奚足恃。

屈信固有时,此政在知己。

勿如越石父,以是骄晏子。

(0)
诗词分类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诗人
顾非熊 包恢 羊士谔 陶望龄 崔颢 汪应辰 汪琬 石延年 刘处玄 于濆 王铎 欧阳玄 王筠 王遂 文嘉 项斯 赵翼 姚绶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