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闻杨柳青,今见杨柳黄。
三秋既迫暮,五更仍飞蝗。
昔闻杨柳青,今见杨柳黄。
三秋既迫暮,五更仍飞蝗。
这首诗描绘了季节更迭与自然景象的变化,充满了生动的自然气息和时间的流转感。
首句“昔闻杨柳青”,诗人回忆起往昔春天时,杨柳枝条嫩绿,生机勃勃的情景。接着,“今见杨柳黄”则转而描述当前秋天的景象,杨柳叶色已变黄,预示着季节的转换。这种从春到秋的自然变迁,不仅展现了时间的流逝,也暗示了生命的循环与季节的更替。
“三秋既迫暮”一句,进一步强调了秋天的临近,暮色的降临象征着一天即将结束,同时也预示着一年中的一个阶段接近尾声。这里的“三秋”可能是指秋季的三个月份,强调了时间的紧迫感。
“五更仍飞蝗”则是对自然现象的直接描绘,五更时分,飞蝗纷飞,这不仅是对自然界的生动描写,也隐含了对自然界中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的思考。飞蝗的出现,既是对自然景观的丰富描绘,也可能是对某种生态问题的隐喻,提醒人们关注自然环境的变化和生态系统的健康。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观察和生动的描绘,展现了四季更替的自然之美,以及对时间流逝和生命循环的深刻感悟。它不仅是一幅秋天的画卷,也是对自然界和人类生活之间关系的哲学思考。
道衍河汾满座春,陶成后学仰经神。
心兵斗垒才真捷,腹稿联篇语贵新。
鸠杖轻扶尊国老,皋比常拥护金身。
眉齐鸿案成仙眷,亲见麻姑鸟爪伸。
踏天割云黑山坠,日魂月魄玻瓈碎。
老鸮吹火烛龙睡,三十六天走花魅。
赤雷烧,狐尾脱,髑髅戴久成仙骨。
提携万怪闯八垓,煮凤屠龙据其窟。
朱文秘笈放胆偷,一夜愁白天翁头。
急遣绯衣使者按户搜,烟丝满室一网尽囚之白玉三重楼。
蹇驴疾遁化赤蛇,囊锦碎割无人收。
老胡碧眼识不得,心死千年血犹赤。
我初拾得光逼眸,疑是娲皇炼天石。
十年闭户求真经,神通游戏比平平。
大丹九转紫烟起,何心学尔婆罗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