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兔毫盏歌报陈若水》由清代诗人曹溶创作,通过对“兔毫盏”的描绘,展现了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历史价值。
首先,“建安黑窑天下奇,土质光怪欺琉璃。”开篇即以夸张的手法赞美了兔毫盏的非凡之处,其质地之独特,光泽之奇异,甚至超越了琉璃,展现出兔毫盏的珍贵与独特性。
接着,“内含纹泽细毫发,传是窑变非人为。”进一步描述了兔毫盏内部纹理的细腻与自然,强调其并非人工刻意雕琢,而是自然窑变的结果,更添了几分神秘与不可复制的韵味。
“宋家茶焙首北苑,必须此盏相鼓吹。”提到兔毫盏在宋代茶文化中的重要地位,尤其是与北苑茶的搭配,使得饮茶体验更加完美,体现了兔毫盏在历史上的文化价值。
“银丝冰芽洁莫比,取白注黑乖所宜。”通过对比,强调兔毫盏的色泽与质地的独特性,无论是银丝般的釉色还是冰芽般的纯净,都恰到好处地体现了其美学价值。
“谁知往哲嗜淳雅,目击彩翠心不怡。”表达了对古代文人追求淳朴雅致生活的感慨,即使面对五彩斑斓的兔毫盏,内心依然难以感到满足,突出了兔毫盏的审美深度。
“求器求才两无异,力斥炫耀追纯熙。”指出兔毫盏不仅是一件器物,更是才华与品质的象征,追求其不仅是物质上的占有,更是精神上的契合与追求。
“太素将穷秘文出,中山之颖开威仪。”进一步赞美兔毫盏的神秘与威严,仿佛蕴含着深邃的文化内涵和历史故事。
“六百年间几灰劫,兵喧火烈仍孑遗。”描述兔毫盏历经六百年的沧桑,虽经战火洗礼,却依然幸存,彰显其顽强的生命力和历史价值。
“岁加斑驳异常制,砂痕蚀尽参敦彝。”指出兔毫盏随着时间的流逝,表面出现了斑驳的痕迹,但这些痕迹反而增添了其独特的美感,如同古代的青铜器一般,见证了岁月的痕迹。
“陈公知我饶古癖,拿舟割爱来见贻。”表达了对陈若水先生慷慨赠予兔毫盏的感激之情,同时也反映出对古物的热爱与珍视。
“栴檀作室法锦囊,启视端可辉须眉。”形容陈公精心保存兔毫盏的环境,以及打开时的庄重与仪式感,使观者如沐春风。
“凉轩酌水敢轻试,睹物想像元祐时。”在凉爽的轩室内品尝清水,想象着在元祐年间,人们品茗赏盏的情景,充满了对历史的向往与怀念。
“缓火筠笼点新锷,拱揖欧蔡瞻清姿。”描述使用兔毫盏时的细致与恭敬,仿佛与古代文人欧、蔡等大家进行了一次心灵的交流,展现了兔毫盏在当代的传承与价值。
“陈公脱屣名利场,亦如此残坚自持。”赞扬陈公超脱世俗名利,坚守自我,与兔毫盏的坚韧品质相呼应,体现了高尚的人格魅力。
“席上新珍浮薄子,修饰犹恨青黄迟。”批评那些在宴席上追求浮华装饰的人,相比之下,兔毫盏的朴素与真实更显珍贵。
“先民矩矱世难识,祝公高蹈慎勿疑。”最后,诗人呼吁后人要珍惜传统,不要轻易怀疑先人的智慧与成就,表达了对传统文化的尊重与传承。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丰富的联想,不仅赞美了兔毫盏的艺术价值和历史意义,也反映了诗人对传统文化的深刻理解和敬仰,以及对个人品格修养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