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出巩县》
《出巩县》全文
宋 / 王安石   形式: 古风  押[元]韵

昭陵落月烟雾昏,篝火度谷行山根。

投鞭委辔涉数村,寤出巩县城东门。

向来宫阙不可见,但有洛水流浑浑。

(0)
拼音版原文全文
chūgǒngxiàn
sòng / wángānshí

zhāolíngluòyuèyānhūngōuhuǒxíngshāngēn

tóubiānwěipèishèshùcūnchūgǒngxiànchéngdōngmén

xiàngláigōngquējiàndànyǒuluòshuǐliúhúnhún

注释
昭陵:唐朝皇帝唐太宗李世民的陵墓。
烟雾昏:夜晚的烟雾使视线模糊。
篝火:野外燃烧的火堆。
谷:山谷。
山根:山脚下。
投鞭:扔掉马鞭,表示放松驾车。
委辔:放松缰绳,任由马匹自行。
巩县:古地名,今河南巩义。
东门:城门。
宫阙:古代宫殿,这里指过去的皇家建筑。
不可见:已经消失或难以察觉。
洛水:黄河支流,源自洛阳。
浑浑:形容水势浑浊。
翻译
昭陵夜晚月色朦胧,烟雾弥漫,我们在篝火照耀下穿过山谷,沿着山脚前行。
马鞭随意丢弃,驾车经过数个小村庄,我在梦中离开了巩县的东门。
昔日的宫殿已看不见,只剩下洛水浑浊地流淌。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旅人在夜晚经过巩县城东门的景象。开篇“昭陵落月烟雾昏”设定了一个朦胧、神秘的夜晚环境,昭陵之名隐含历史的厚重,而落月与烟雾一起营造出一种超凡脱俗的氛围。“篝火度谷行山根”则表明旅人在黑暗中借助篝火(即古人用以照明的工具)前进,通过幽深的谷地和崎岖的山路。接下来的“投鞭委辔涉数村”描绘了旅人的马匹已经疲惫,不再需要紧抓缰绳,而是缓慢行走过多个乡村。

诗人在夜色中终于到达巩县城东门,表述为“寤出巩县城东门”。这里的“寤”字有醒来、到达之意,暗示旅人经过一系列艰难的跋涉后终于到达目的地。

最后两句“向来宫阙不可见,但有洛水流浑浑”则转换了视角,从巩县城门望去,往日雄伟的宫殿建筑在夜色中已不再可见,只剩下洛水静默地流淌,其水声“浑浑”响起,营造出一种深远而又宁静的意境。这两句通过对比和反差的手法,表达了时间的变迁与历史的沧桑,同时也凸显了洛水的永恒与宁谧。

整首诗通过夜行的场景描写,展现了诗人深邃的意境和对自然、历史的独特感受。

作者介绍
王安石

王安石
朝代:宋   字:介甫   号:半山   生辰: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汉族,临川(今江西抚州市临川区)人,北宋著名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改革家。庆历二年(1042年),王安石进士及第。历任扬州签判、鄞县知县、舒州通判等职,政绩显著。熙宁二年(1069年),任参知政事,次年拜相,主持变法。因守旧派反对,熙宁七年(1074年)罢相。一年后,宋神宗再次起用,旋又罢相,退居江宁。
猜你喜欢

喜迁莺.重九小饮丞相祠堂

重阳无雨。向别径侦秋,灵祠载酒。

满地紫苔,半庭黄叶,掩映夕曛如绣。

不似少游风景,对此那堪回首。低回久。

叹惠陵古木,寒鸦依旧。偕友。

登高去,恅愺心情,问有人知否。

落帽且嘲,采萸聊祓,已在酒阑时候。

思量一年一会,今日之游已彀。人散后。

欲拈毫题壁,西风正骤。

(0)

喜迁莺.和止存

南湖日暮。尽消遍游尘,总宜船橹。

瘴雨飘襟,蛮花侧帽,今日江湖倦旅。

为问渔庄蟹舍,何似马人龙户。听夜雨。

暗潮生,还有婆留射否。

是处深巷畔,碎远春声,点点都昙鼓。

鹤去亭孤,龙移潭冷,望到江莲白羽。

几日竹林游迹,拍遍梅边乐句。

莫苦忆武昌鱼,试脍宋家霜缕。

(0)

菩萨鬘·其三十六

玉星点剑黄金轭。吟诗一夜东方白。杨柳伴啼鸦。

松香飞晚华。吹笙翻旧引。破得东风恨。

花蔓阂行辀。河声出塞流。

(0)

菩萨鬘·其二十三

更容一夜抽千尺。思牵今夜肠应直。沙远席羁愁。

长安夜半秋。候虫嘶露朴。玳瑁钉帘薄。

写恨破长笺。瑶琴重拨弦。

(0)

菩萨鬘·其二十二

酒阑感觉中区窄。皇天厄运犹曾裂。北斗光阑干。

遥岚破月悬。颜郎今已老。夜梦归家少。

小雁过垆峰。鹅毛糁墨浓。

(0)

洞仙歌.为蕙愔写菊,并题

幽闲疏淡,是秋人情性。写上生绡忒心肯。

采香携句去,好处成猜,无限意、天壤何人消受。

小池凭自照。瘦了容光,羞对芙蓉旧时镜。

把酒向篱东,知自何生,孤根结、陶家三径。

便拼取、襟期镇相怜,度世外黄昏,月凉风定。

(0)
诗词分类
春节 读书 七夕 春天 爱国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诗人
朱庆馀 赵师秀 王勃 熊琏 李频 韩翃 于右任 徐鹿卿 史达祖 揭傒斯 冯煦 李鸿章 岑安卿 施肩吾 曹雪芹 江淹 廖刚 严羽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