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气澹将夕,木末明残霞。
流芳惜馀姿,宛转归泥沙。
物化一以迁,欢乐为咨嗟。
根株既不定,无乃空中华。
渺然念独往,浩荡随无涯。
雨气澹将夕,木末明残霞。
流芳惜馀姿,宛转归泥沙。
物化一以迁,欢乐为咨嗟。
根株既不定,无乃空中华。
渺然念独往,浩荡随无涯。
这首诗描绘了雨后黄昏的景象,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界的微妙变化与生命的短暂。首句“雨气澹将夕”描绘了雨后淡雅的氛围逐渐融入傍晚的宁静之中,营造出一种悠远而略带寂寥的意境。接着,“木末明残霞”一句,将视线引向远处树梢,夕阳余晖映照下的晚霞,展现出一种温暖而又稍显凄美的画面。
“流芳惜馀姿,宛转归泥沙”则表达了对美好事物易逝的感慨,花朵虽美,却终将凋零,落入泥土,化为尘沙。这种对生命短暂和自然循环的思考,体现了诗人对时间流逝的深深忧虑。
“物化一以迁,欢乐为咨嗟”进一步深化了这一主题,万物皆在不断变化中,即使曾经欢愉,最终也难免哀叹。这不仅是对自然界现象的观察,也是对人生百态的一种深刻反思。
“根株既不定,无乃空中华”则以植物的生长为例,指出根基不稳的植物难以长久,暗示了人生亦需稳固根基,方能有所成就,否则可能徒留虚名,如同空中楼阁。
最后,“渺然念独往,浩荡随无涯”表达了诗人面对广阔世界时的孤独感和对未来的迷茫,既有对个人命运的深思,也有对宇宙奥秘的向往与探索。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以及对生命、时间、命运的深刻思考,展现了诗人独特的审美情趣和哲学洞察力,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思想深度。
三日炎歊不可当,一宵风雨夜微凉。
群龙莫吝为霖手,且与乾坤洗战场。
木落山明,暮江碧,楼倚太虚寥廓。
素手飞觞,钗头笑取,金英满浮桑落。鬓云慢约。
酒红拂破香腮薄。细细酌。帘外任教、月转画阑角。
当年快意登临,异乡节物,难禁离索。
故人远、凌波何在,惟有残英共寂寞。
愁到断肠无处著。
寄寒香与,凭渠问讯佳时,弄粉吹花,为谁梳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