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别长安后,晨征便信鸡。
河声入峡急,地势出关低。
绿树丛垓下,青芜阔楚西。
路长知不恶,随处得诗题。
一别长安后,晨征便信鸡。
河声入峡急,地势出关低。
绿树丛垓下,青芜阔楚西。
路长知不恶,随处得诗题。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与友人分别后,独自前往长安的旅途情景。"晨征便信鸡"表明早晨就启程,以鸡鸣作为出发的信号。这句不仅写出了清晨的景象,也透露出行者急切的心情。
"河声入峡急,地势出关低"用鲜活的笔触描绘了旅途中的自然风光。河水在狭窄的山谷中流动,声音变得更加急促;而当离开关隘之地,地势则变得低平开阔。这两句诗不仅展示了诗人细腻的情感表达,也展现了中国古代山水诗的传统美学。
"绿树丛垓下,青芜阔楚西"一句,则是对旅途中所见自然景色的描绘。"绿树丛垓下"指的是密集的树木覆盖在崎岖不平的地面,而"青芜阔楚西"则形容了远方广袤的草地,延伸至遥远的楚地。这两句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写,表达了诗人旅途中独自前行时的心境和感受。
最后一句"路长知不恶,随处得诗题"则是诗人的自嘲与自慰。面对漫长的旅途,诗人表示了解并接受这一点,并且认为在这样的旅途中,无论何处都能激发创作灵感,得到写诗的素材。这句话也透露出诗人对于旅行和创作的热爱,以及他内心的豁达与自在。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绘和个人情感的真实抒发,展现了唐代诗人的生活态度和艺术追求。
浮景无根株,逝川不可留。
昨日瑶草春,今朝蓬梗秋。
鼎食岂不美,酖毒潜戈矛。
华轩岂不贵,长路能摧辀。
子胥弃吴江,屈原赴湘流。
韩彭竟菹醢,萧樊亦累囚。
何如张子房,脱屣万户侯。
深韬黄石略,去从赤松游。
劳生属时艰,将老萃忧戚。
风尘隘九野,何土为乐国?
兹邦控吴越,名胜闻自昔。
湖山竞奇丽,物产亦充斥。
交游尚质俭,而不事华饰。
况有良友朋,时来慰岑寂。
全家免寒饿,几欲忘旅客。
胡为复舍此,僶俛就行役。
轩车远追送,酒至泪辄滴。
还乡人所乐,我独愁苦剧。
故山有松柏,摧折为荆棘。
岂无骨肉亲,太半生死隔。
此语不可闻,此景那堪觌。
愁情如波涛,澒洞胸与臆。
伫立向穹苍,一叹双鬓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