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溪翳嘉木,濒溪引清流。
如何几亩田,委曲林泉幽。
乱石际高下,森列如戈矛。
青色染黛浅,映水疑欲浮。
危亭跨绝壁,广榭排荒丘。
我来雨初过,远山云半收。
百花开已尽,桑柘鸣晴鸠。
不知汝颍间,还有此景不。
踌躇思痛饮,沃洗胸中愁。
明朝傥未去,提壶再来游。
附溪翳嘉木,濒溪引清流。
如何几亩田,委曲林泉幽。
乱石际高下,森列如戈矛。
青色染黛浅,映水疑欲浮。
危亭跨绝壁,广榭排荒丘。
我来雨初过,远山云半收。
百花开已尽,桑柘鸣晴鸠。
不知汝颍间,还有此景不。
踌躇思痛饮,沃洗胸中愁。
明朝傥未去,提壶再来游。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吕本中在连州游隅湖亭所见的自然美景。首句“附溪翳嘉木,濒溪引清流”描绘了溪流旁茂密的树木和清澈的流水,营造出一种宁静和谐的氛围。接着,“如何几亩田,委曲林泉幽”则通过对比田地与自然环境的差异,强调了自然景观的独特魅力。
“乱石际高下,森列如戈矛”一句,生动地描绘了岩石错落有致的景象,仿佛排列成锋利的戈矛,增加了画面的动态感。而“青色染黛浅,映水疑欲浮”则通过色彩的渲染,展现了岩石在水中倒影的美丽,仿佛要随波逐流。
“危亭跨绝壁,广榭排荒丘”描绘了亭台楼阁的雄伟壮观,与周围的自然环境形成鲜明对比,增添了人文气息。接下来,“我来雨初过,远山云半收”则通过天气的变化,营造了一种清新脱俗的意境。
“百花开已尽,桑柘鸣晴鸠”描绘了春天的景象,百花凋零,但桑树和柘树上的鸟儿却在晴朗的天空下欢快地鸣叫,体现了生命的活力。最后,“不知汝颍间,还有此景不”表达了诗人对这种美景的赞叹和向往。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与人文的和谐共存,以及诗人对美好景色的深深喜爱和感慨。
十里湖光十里山,山容滉漾水云间。
横桥便是中分地,长与游人记往还。
我齿落已惯,人闻亦寻常。
今年一齿杌,儿曹忽惊皇。
云此口之户,位称文学堂。
禄算系崇替,言音资品量。
不似颐颔间,亏残有遮藏。
咀嚼纵少利,形颜固无伤。
一笑谓儿子,汝言吾岂忘。
我本田舍子,传家只耕桑。
偶然诵书史,遂登文翰场。
懒散二十载,纡朱佩金章。
槁虚生蠹蟫,负乘来寇攘。
扁舟四千里,隆赫当秋阳。
亲交喜我还,我亦念旧乡。
炎焦夹醇酎,合沓钟胃肠。
致困诚有以,扶颠亦多方。
根柢既以拨,枝条孰能当。
翻思赤舌初,雷风挟冰霜。
傍观为缩颈,亲知走如狂。
生还自不意,敢复希太康。
齿缺患语讹,老韩方亦良。
复云妨贵仕,我已归农庄。
此外惟年寿,岂不在彼苍。
乳饮且百岁,我犹能糗粻。
所念齿发衰,壮志或少荒。
百里行未半,前途凛瞿塘。
青编有圣贤,绿野有稻粱。
持满自我力,干誉期尔行。
兹事苟不忒,吾生从短长。
存乎彼诚善,去也谁能防。
无为重戚戚,此物本太刚。
《病齿欲脱儿辈忧之书三十韵以广其意》【明·顾清】我齿落已惯,人闻亦寻常。今年一齿杌,儿曹忽惊皇。云此口之户,位称文学堂。禄算系崇替,言音资品量。不似颐颔间,亏残有遮藏。咀嚼纵少利,形颜固无伤。一笑谓儿子,汝言吾岂忘。我本田舍子,传家只耕桑。偶然诵书史,遂登文翰场。懒散二十载,纡朱佩金章。槁虚生蠹蟫,负乘来寇攘。扁舟四千里,隆赫当秋阳。亲交喜我还,我亦念旧乡。炎焦夹醇酎,合沓钟胃肠。致困诚有以,扶颠亦多方。根柢既以拨,枝条孰能当。翻思赤舌初,雷风挟冰霜。傍观为缩颈,亲知走如狂。生还自不意,敢复希太康。齿缺患语讹,老韩方亦良。复云妨贵仕,我已归农庄。此外惟年寿,岂不在彼苍。乳饮且百岁,我犹能糗粻。所念齿发衰,壮志或少荒。百里行未半,前途凛瞿塘。青编有圣贤,绿野有稻粱。持满自我力,干誉期尔行。兹事苟不忒,吾生从短长。存乎彼诚善,去也谁能防。无为重戚戚,此物本太刚。
https://shici.929r.com/shici/rUQ2dr.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