宛对瞿昙座,拈来见夙因。
蕴空仍有色,示现岂无神。
品净心方洁,香凝妙绝尘。
涂脂非庆喜,须识鬘华身。
宛对瞿昙座,拈来见夙因。
蕴空仍有色,示现岂无神。
品净心方洁,香凝妙绝尘。
涂脂非庆喜,须识鬘华身。
这首清代冯柷的《次和鄂制府红优昙花》描绘了一种禅意与美学的交融。诗人以优昙花为载体,表达了对佛教智慧的感悟。"宛对瞿昙座"暗示了优昙花在佛前的庄严位置,"拈来见夙因"则揭示了花与佛法之间的缘分。"蕴空仍有色,示现岂无神"赞美了优昙花虽源自虚无,却能展现出生命的色彩与神秘力量。
"品净心方洁,香凝妙绝尘"进一步强调了优昙花的高洁品质,其香气超凡脱俗,净化人心。最后两句"涂脂非庆喜,须识鬘华身"告诫人们,欣赏优昙花之美,不应仅限于表面,更应理解其象征的佛性与内在精神。整首诗寓教于美,富有哲理,体现了诗人对佛教文化的理解和尊重。
艳魄埋无地。幸人间、葬花有冢,浇花有泪。
月满秦楼箫声冷,吹破人天绿意。
吹不散、玳筵罗绮。
叱起海红帘底雾,怕酒波、不撼沧溟起。
将时节,一重洗。鄂君留得经年被。
损盈盈、昨宵风浪,鲛宫尺咫。
楚望已无春可饯,相送奈何天里。
恨不把、花幡揉碎。
料得此身无处着,上江楼、独把危阑倚。
千叠岫,万重水。
夜雨洗山岩,朝来翠独湿。
趺坐学观空,清风满香积。
正因字本无,而我好翰墨。
心即等死灰,未了人间孽。
窗竹皆虚心,庭松多劲节。
体此长青树,原不在虚实。
何况钟鱼间,梵理更无得。
坐久闻妙香,慈航如可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