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礼虽传世,农桑不离门。
梅天缫雪屋,秧雨种云村。
衣帛知先老,含饴拟弄孙。
愿言同井乐,无怨亦无恩。
诗礼虽传世,农桑不离门。
梅天缫雪屋,秧雨种云村。
衣帛知先老,含饴拟弄孙。
愿言同井乐,无怨亦无恩。
这首宋代诗人陈著的《次韵弟观田蚕即事》描绘了中国传统农村生活的场景。诗中强调了诗书传家与农耕并重的价值观,"诗礼虽传世,农桑不离门",体现了儒家文化与农耕文化的和谐统一。
"梅天缫雪屋",通过"梅天"(江南冬季湿润多梅雨的时节)和"缫雪屋"(指春蚕吐丝的景象,比喻洁白),形象地展现了蚕桑生产的繁忙和家庭手工业的生动画面。
"秧雨种云村",进一步描绘了插秧的农忙时节,"秧雨"和"种云"运用了诗意的比喻,增添了田园诗的意境。
"衣帛知先老,含饴拟弄孙",则表达了诗人对家族亲情的珍视,通过衣物传递出对长辈的尊敬,以及对未来生活的期待——与孙子共享天伦之乐。
最后两句"愿言同井乐,无怨亦无恩",表达诗人希望家族成员之间和睦相处,没有过多的恩怨计较,只有共同享受井水之乐的淳朴愿望。
整体来看,这首诗语言质朴,情感真挚,展现了宋代士人对于农耕生活的理解和向往,以及对家庭和谐的深深期盼。
有形天地分,设险山河壮。
孤山镇南服,峨峨楚之望。
中立亡所倚,屹然怪其状。
石嵾入春空,翠柱支秋浪。
片时起雪痕,万顷排霜杖。
噫气专呼吸,横流以溟涨。
行人多躁进,那解明得丧。
不顾风涛险,半就江鱼葬。
挂席经其旁,往往乞灵贶。
遂因孤独名,塑立轻盈像。
绰约姑射姿,梦魂巫峡想。
如何方面祠,终古承其妄。
五岳视三公,降杀不过两。
不然为子男,何以通祀享。
四气均分风,条融各有掌。
避其狂怒势,亦可利攸往。
亭育天地心,凭险恣荡漾。
正直鬼神德,非名奚独飨。
不使悔吝侵,庶几忠信仗。
在人不在神,勿为虚稽颡。
十二山河壮东夏,黄扉当日建行台。
封陲自此赭衣尽,黉校于今绛帐开。
负海遂成安堵俗,济川元是代天才。
耆明虽乐归閒趣,睿眷岩廊徯再来。
从教香月转亭西,贪看灯毬忘却归。
挨得玉梅零落尽,蛾儿犹傍鬓边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