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行上桂林,望望九疑山。
翠华瞻气象,帝子在云间。
行行上桂林,望望九疑山。
翠华瞻气象,帝子在云间。
这首诗名为《望九疑》,是明代诗人霍与瑕所作。诗中描绘了诗人远眺桂林山水,心中向往着九疑山的景象。通过“行行”、“望望”的动作描写,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深切感受和内心情感的细腻表达。
首句“行行上桂林”,以“行行”二字生动地描绘了诗人徒步攀登桂林山水的过程,既表现了旅途的艰辛,也暗示了诗人对美好景色的不懈追求。桂林山水以其独特的喀斯特地貌闻名于世,诗人通过这一场景的描绘,为读者勾勒出一幅壮丽的山水画卷。
接着,“望望九疑山”一句,将视线从桂林转向遥远的九疑山。九疑山位于湖南永州,传说中舜帝葬于此地,因此成为了一处具有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的名山。诗人在这里表达了对远方神秘而神圣之地的向往之情。
“翠华瞻气象,帝子在云间”两句,则进一步深化了这种情感。诗人仰望九疑山,只见山色青翠,云雾缭绕,仿佛能感受到帝王之气。这里的“帝子”不仅指舜帝,也暗含了诗人对于理想境界的向往和追求。诗人通过这种虚实结合的描绘手法,将自然景观与人文情怀巧妙融合,使得整个画面充满了诗意和哲思。
综上所述,《望九疑》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想象,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以及对理想境界的向往。它不仅是一幅美丽的山水画,更是一首蕴含深意的心灵之歌。
飘风吹游尘,古道少人行。
泾水化为泥,沧江污吾缨。
嗟余偭工巧,世外陶閒情。
众芳怨芜秽,不忍葹葹盈。
庾领姿皑皑,渭川色青青。
三闾播秋思,九韶铿乐声。
萧然庭宇中,对之成五清。
滔滔扬波者,剑首一吷轻。
灵修党见知,冰霜憺姱名。
中边莹彻似冰壶,空尽时情意气殊。
已向铜龙梯要路,又随玉驮驾征涂。
风生湓浦江流急,云满康庐夜月孤。
竭到东南无力了,一分宽处是规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