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里阳和日,游人到御园。
暖催新景气,春认旧兰荪。
咏德先臣没,成蹊大树存。
见桐犹近井,看柳尚依门。
献地非更宅,遗忠永奉恩。
又期攀桂后,来赏百花繁。
帝里阳和日,游人到御园。
暖催新景气,春认旧兰荪。
咏德先臣没,成蹊大树存。
见桐犹近井,看柳尚依门。
献地非更宅,遗忠永奉恩。
又期攀桂后,来赏百花繁。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春日游园图景,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和历史文化的深厚情感。
开篇“帝里阳和日”与“游人到御园”,设定了一个温暖明媚、人流涌动的皇家园林画面。“暖催新景气,春认旧兰荪”则通过对自然界的细腻描写,展现出春季的生机与诗人的情感交流。
“咏德先臣没,成蹊大树存”一句,转而表达了对历史文化遗产的尊崇和怀念。这里的“咏德先臣”指的是赞颂前代贤臣的美德,而“成蹊大树存”则象征着历史的沉淀与传承。
接着,“见桐犹近井,看柳尚依门”两句,以生动的景物描写,勾勒出园中古树依旧、春意盎然的情境。诗人通过对这些自然元素的观察,表达了对历史延续性的感慨。
“献地非更宅,遗忠永奉恩”一句,进一步强化了诗人对于历史文化传承和个人忠诚品格的重视。这里,“献地”可能暗指古代帝王祭祀祖先之地,而“遗忠永奉恩”则表达了对先贤遗风的永久缅怀与尊奉。
最后,“又期攀桂后,来赏百花繁”,诗人表达了希望在未来的某个时刻,再次回到这片充满桂树和百花争艳的地方,以此作为对美好事物永恒向往的象征。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皇家园林春日景色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于自然之美、历史文化之重以及个人忠诚品格之珍视的一系列情感与思考。
噩耗惊传废夕餐,西风猎猎雁声寒。
文章有价登科易,官吏无钱捧檄难。
囊橐已随宦海尽,精神更为簿书残。
牛刀才试人琴杳,儿女团团不忍看。
虞阳画苑天下绝,前王翚后吴历。
潘公夙抱奇英姿,接迹前贤称巨擘。
读书万卷不得意,画得峰峦秀在骨。
兴酣落笔动风雷,使我高堂素壁生光辉。
岩深谷静松子落,抱琴携杖山人归。
画师载车斗,何处觅好手。
画罢新诗手自题,郑虔老去只谋酒。
门外白衣担酒来,庭前昨夜菊花开。
倾美酒,对花酌,左手持螯右杯杓。
酩酊倒,不知时,明月东升日沈阁。
安得一麾白羽正乾坤,绘出苍生真面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