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里安民俗,陶然太古风。
布衣无长物,茆屋有焦桐。
未觉羲农远,真堪卓鲁同。
何须种桃李,桑柘满城东。
百里安民俗,陶然太古风。
布衣无长物,茆屋有焦桐。
未觉羲农远,真堪卓鲁同。
何须种桃李,桑柘满城东。
这首明代邓雅的《题永丰令蔡行素朴实斋》描绘了一幅宁静淳朴的乡村生活画面。"百里安民俗",展现出一片百里范围内的和谐安宁,民俗传统深厚。"陶然太古风",诗人赞美这里的民风淳朴,如同远古时代般质朴自然。
"布衣无长物",描述了居民们生活简朴,没有多余的奢华之物,强调了他们的俭朴本色。"茆屋有焦桐",茅草屋内生长着焦桐(一种高大的树木),增添了田园诗意,象征着主人的高尚品格。
"未觉羲农远",诗人认为这里的人们并未远离古代先贤羲皇和农耕文化的教诲,保持着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活方式。"真堪卓鲁同",进一步赞扬他们像古代贤人卓茂和鲁恭一样,品德高尚,值得尊敬。
最后两句"何须种桃李,桑柘满城东",表达了对当地重视实用,以桑柘(桑树和柘树,用于养蚕和木材)为主的经济活动的肯定,认为这样的生活方式就足够美好,无需追求繁花似锦的桃李。
整体来看,这首诗赞美了永丰令蔡行素所治理的地方,以其淳朴的民风、自然的生活方式和实际的经济策略,展现了古代中国的理想社会风貌。
文溪似秋浦,窈窕湛寒玉。
天净波平一鉴开,倒影金华千仞绿。
人家多住溪东西,飞栋辉煌接华屋。
疏槐杨柳荫当门,翠荇红蕖悦心目。
康氏楼居更萧爽,雕栏百尺凌云上。
仙姥峰高望欲齐,状元洲近平如掌。
词翁酒客屡招寻,吹竹弹丝共欢赏。
风物清华入吟啸,阛阓喧嚣断轮鞅。
忆昔总角初常游溪之涯,拆竿坐石堪垂钓,临水提筐逢浣纱。
朅来忽复四十载,漂泊不归双鬓华。
天涯往往闻逸兴,邂逅题诗徒自嗟。
岂不闻宋朝曾孝子,三子科名相继起。
连篇文采动公卿,文溪之名自兹始。
今人何必非古人,珍重贻谋在经史。
他年若绾银黄来,仰视高楼耀闾里。
《题康氏临清楼》【明·杨士奇】文溪似秋浦,窈窕湛寒玉。天净波平一鉴开,倒影金华千仞绿。人家多住溪东西,飞栋辉煌接华屋。疏槐杨柳荫当门,翠荇红蕖悦心目。康氏楼居更萧爽,雕栏百尺凌云上。仙姥峰高望欲齐,状元洲近平如掌。词翁酒客屡招寻,吹竹弹丝共欢赏。风物清华入吟啸,阛阓喧嚣断轮鞅。忆昔总角初常游溪之涯,拆竿坐石堪垂钓,临水提筐逢浣纱。朅来忽复四十载,漂泊不归双鬓华。天涯往往闻逸兴,邂逅题诗徒自嗟。岂不闻宋朝曾孝子,三子科名相继起。连篇文采动公卿,文溪之名自兹始。今人何必非古人,珍重贻谋在经史。他年若绾银黄来,仰视高楼耀闾里。
https://shici.929r.com/shici/iEyMdGXm1y.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