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纪无淹度,晷运倏如催。
白露滋园菊,秋风落庭槐。
肃肃莎鸡羽,烈烈寒螀啼。
夕阴结空幕,宵月皓中闺。
美人戒裳服,端饰相招携。
簪玉出北房,鸣金步南阶。
櫩高砧响发,楹长杵声哀。
微芳起两袖,轻汗染双题。
纨素既已成,君子行未归。
裁用笥中刀,缝为万里衣。
盈箧自余手,幽缄俟君开。
腰带准畴昔,不知今是非。
衡纪无淹度,晷运倏如催。
白露滋园菊,秋风落庭槐。
肃肃莎鸡羽,烈烈寒螀啼。
夕阴结空幕,宵月皓中闺。
美人戒裳服,端饰相招携。
簪玉出北房,鸣金步南阶。
櫩高砧响发,楹长杵声哀。
微芳起两袖,轻汗染双题。
纨素既已成,君子行未归。
裁用笥中刀,缝为万里衣。
盈箧自余手,幽缄俟君开。
腰带准畴昔,不知今是非。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女性在秋天的日落时分忙于做针线活的景象。诗中通过对自然界和室内活动的细腻描写,展现了古代女子的一日生活,以及她们对远方丈夫的思念之情。
"衡纪无淹度,晷运倏如催"表达了时间的流逝,如同古人用水-clock来计时一般,这里的“衡”指的是古代计时用的工具。接着,“白露滋园菊,秋风落庭槐”则是外界景象的描绘,显示出季节的转换和自然界的变化。
"肃肃莎鸡羽,烈烈寒螀啼"进一步渲染了秋天的萧瑟气氛,而“夕阴结空幕,宵月皓中闺”则是夜晚来临时分,室内外的景色都被描绘得十分生动。
诗的后半部分转向女性的活动和她的情感世界。“美人戒裳服,端饰相招携”表明这位女子虽然在家中,但仍旧保持着优雅的装扮,似乎是在等待或是思念着远方的人。而“簪玉出北房,鸣金步南阶”则显示了她精心打理自己的仪容,可能是在准备见面。
接下来的几句,“櫩高砧响发,楹长杵声哀。微芳起两袖,轻汗染双题。”描绘的是女子在进行针线活时的场景,其中“櫩高”、“砧响”等字眼生动地传达了织布时的声音和动作。
最后,“纨素既已成,君子行未归。裁用笥中刀,缝为万里衣。”表明这位女子已经完成了她精心制作的衣服,并且她的思念如同这件衣服一般,跨越了千山万水,寄托着对远方丈夫的情感。而“盈箧自余手,幽缄俟君开”则是说这件衣服被细心地折叠好,等待着那位远行的男子回来时穿上。
整首诗通过对日常生活的细节描写,以及自然界与室内活动的和谐结合,展现了古代女子在家庭中的角色和情感世界,同时也流露出她们对于远方亲人的深切思念。
荣华恩爱弃成唾,戒定真如和作香。
今古虽殊同一法,瞿昙抛却转轮王。
篮舆腾腾一老夫,褐裘乌帽白髭须。
早衰饶病多蔬食,筋力消磨合有无。
不准拟身年六十,上山仍未要人扶。
忆昔谪居炎瘴地,巴猿引哭虎随行。
多于贾谊长沙苦,小校潘安白发生。
不准拟身年六十,游春犹自有心情。
主
老诲心不乱,庄诫形太劳。
生命既能保,死籍亦可逃。
嘉肴与旨酒,信是腐肠膏。
艳声与丽色,真为伐性刀。
补养在积功,如裘集众毛。
将欲致千里,可得差一毫。
[心不乱、形太劳至差一毫,皆出老、庄及诸道书、仙方、禁诫。
]颜回何为者,箪瓢才自给。
肥醲不到口,年不登三十。
张苍何为者,染爱浩无际。
妾媵填后房,竟寿百余岁。
苍寿有何德?
回夭有何辜?
谁谓具圣体,不如肥瓠躯?
遂使世俗心,多疑仙道书。
寄问卢先生,此理当何如?
青衣报平旦,呼我起盥栉。
今早天气寒,郎君应不出。
又无宾客至,何以销闲日。
已向微阳前,暖酒开诗帙。
朝怜一床日,暮爱一炉火。
床暖日高眠,炉温夜深坐。
雀罗门懒出,鹤发头慵裹。
除却刘与吴,何人来问我?
把酒思闲事,春愁谁最深?
乞钱羁客面,落第举人心。
月下低眉立,灯前抱膝吟。
凭君劝一醉,胜与万黄金。
把酒思闲事,春娇何处多?
试鞍新白马,弄镜小青娥。
掌上初教舞,花前欲按歌。
凭君劝一醉,劝了问如何?
老住香山初到夜,秋逢白月正圆时。
从今便是家山月,试问清光知不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