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来去路》
《来去路》全文
宋 / 方回   形式: 古风

后山路安来,前山路安去。

高中不无低,自有可通处。

譬如涧谷水,日夜泉源注。

但闻水流声,不见来去路。

避碍适其顺,智本何所恶。

后世穷梯航,乃以嗜欲故。

汉武天马歌,文采诚独步。

焉知十万师,暴骨委秋露。

我愿四达衢,但行商与贾。

一遇荷戈人,寸跬不可度。

(0)
注释
后山:指后面的山路。
天马:神话中的神马。
十万师:数量庞大的军队。
暴骨:暴露尸骨。
四达衢:四通八达的大道。
荷戈人:手持武器的人。
寸跬:极短的距离。
翻译
后山的道路安全来,前山的道路安全去。
高处必有低谷,自然有相通之处。
就像山谷中的溪流,日夜从源头注入。
只听见流水声,却看不见水流的方向。
避开障碍,顺应自然,智慧的本质何曾厌恶。
后世因贪婪欲望,穷尽舟车之力探索。
汉武帝的天马之歌,文采确实超群。
怎料十万大军,尸骨暴露在秋露中。
我只希望四通八达的大道,只有商人和商人往来。
一旦遇到持戈的士兵,一步都难以前行。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超脱世俗、顺应自然的生活态度。开篇“后山路安来,前山路安去”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界中道路平坦无碍的观察和感受,体现出一种顺其自然的情怀。“高中不无低,自有可通处”则指出即便是高低不平的山路,也总能找到可以通过的地方,表现了一种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譬如涧谷水,日夜泉源注”以溪流不息比喻诗人内心的丰沛与坚持。“但闻水流声,不见来去路”则是说虽然听到了水流的声音,但看不到行走的人迹,这也许是在表达一种隐逸自适、超然物外的情趣。

“避碍适其顺,智本何所恶”强调了诗人对于顺应自然、避免障碍的智慧本质,并没有什么值得责备的地方。接着,“后世穷梯航,乃以嗜欲故”似乎是在批评后世的人们为了私欲而不择手段。

“汉武天马歌,文采诚独步”赞美了汉武帝时期的诗篇《天马歌》,认为其文学才华高超,无人能及。然而,“焉知十万师,暴骨委秋露”则是对于战争给予生命带来的毁灭和悲哀的反思。

最后,“我愿四达衢,但行商与贾”表达了诗人希望道路畅通无阻,只有商旅往来,而“一遇荷戈人,寸跬不可度”则是在描述当遇到带着武器的人时,即便是一小步也无法前进的艰难处境。

作者介绍
方回

方回
朝代:宋   字:万里   号:虚谷   籍贯:宋元间徽州歙县   生辰:1227—1307

(1227—1307)宋元间徽州歙县人,字万里,号虚谷。幼孤,从叔父学。宋理宗景定三年进士。初媚贾似道,似道败,又上十可斩之疏。后官知严州,以城降元,为建德路总管。寻罢归,遂肆意于诗。有《桐江集》、《续古今考》,又选唐宋以来律诗,为《瀛奎律髓》。
猜你喜欢

兴元府园亭杂咏.北轩

天上之贵神,所居皆在北。

有轩正相望,慢恐取阴劾。

余常过则趋,不敢兹少息。

(0)

水荭

红芳宵露清,翠节晓霜犯。

雨后晒残日,秋容满庭楹。

(0)

吕惠穆挽诗四首·其二

帝御皇图后,公居右府时。

开陈诸议论,感发止嗟咨。

自此倾宸眷,方将正宰司。

胡为便沦谢,天意固难知。

(0)

阆州东园十咏·其八花坞

缭绕穿红萼,斓斑踏紫苔。

谁将锦步障,端为使君开。

(0)

自述二首·其二

江南啼血送残春,漂泊风沙万里身。

汉末固应多死士,周馀乃止一遗民。

乍看须少疑非我,只要心存尚是人。

坐拥牢愁书眼倦,土床伸脚任吾真。

(0)

句·其三

水国两亲应探榜,龙门三月又伤春。

(0)
诗词分类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诗人
苏籀 陶宗仪 张吉 吴绮 杨公远 陈樵 韩驹 饶节 刘一止 艾性夫 郑元祐 李时行 沈守正 庞蕴 袁桷 邱云霄 梁清标 张侃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