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巉岩、萧然独往,此中真有佳处。
调刁万窍号天籁,天际恍闻琴语。空响聚。
正满涧流云、昨夜西山雨。前尘顿悟。
纵梦断人遥,弦孤徽冷,怀抱自千古。幽寻苦。
足茧一双芒屦。秋衫半涴苍土。
林风洒面凉如水,日落但听樵斧。愁泪注。
叹野爨烟寒、焦却桐无数。良材倘遇。
便携访成连,沧波浩淼,海上刺船去。
望巉岩、萧然独往,此中真有佳处。
调刁万窍号天籁,天际恍闻琴语。空响聚。
正满涧流云、昨夜西山雨。前尘顿悟。
纵梦断人遥,弦孤徽冷,怀抱自千古。幽寻苦。
足茧一双芒屦。秋衫半涴苍土。
林风洒面凉如水,日落但听樵斧。愁泪注。
叹野爨烟寒、焦却桐无数。良材倘遇。
便携访成连,沧波浩淼,海上刺船去。
这首《迈陂塘·题乐莲裳访琴图》由清代诗人杨芳灿所作,描绘了一幅访琴者在幽静山林中探寻古琴之美的画面。诗中运用了丰富的自然意象和情感表达,营造出一种超脱世俗、追求精神境界的氛围。
“望巉岩、萧然独往”,开篇即以“巉岩”、“萧然”描绘出访琴者的孤独与坚定,暗示了探寻之路的艰难与不凡。接着,“此中真有佳处”一句,点明了访琴者对美好事物的执着追求和内心深处的期待。
“调刁万窍号天籁,天际恍闻琴语”,通过“万窍号天籁”的宏大景象,与“恍闻琴语”的细腻感受形成对比,展现了访琴者在自然与音乐之间心灵的共鸣,仿佛能听到天籁之音与琴声交织的美妙旋律。
“空响聚。正满涧流云、昨夜西山雨”,进一步渲染了环境的静谧与神秘,将访琴者的情感融入到自然景色之中,使读者仿佛能感受到那股从山谷间飘来的清凉与湿润。
“前尘顿悟。纵梦断人遥,弦孤徽冷,怀抱自千古”,这一段表达了访琴者在自然与音乐的交融中获得的深刻感悟,无论是梦境的破碎还是内心的孤独,都成为了精神成长的一部分,体现了时间的永恒与个人情感的深邃。
“幽寻苦。足茧一双芒屦。秋衫半涴苍土”,通过具体的细节描写,展现了访琴者在探索过程中的艰辛与执着,以及与自然的亲密接触,使得整个场景更加生动真实。
“林风洒面凉如水,日落但听樵斧”,描绘了傍晚时分的宁静与和谐,访琴者在林间的行走仿佛与自然融为一体,而“日落但听樵斧”则暗示了时间的流逝与生活的简单质朴。
“愁泪注。叹野爨烟寒、焦却桐无数”,最后两句表达了访琴者面对自然与人生的感慨,既有对美好事物消逝的惋惜,也有对生命意义的深思。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情感的层层递进,构建了一个充满哲理与美感的世界,展现了访琴者在自然与艺术之间的独特体验和深刻思考。
国之元老太原公,立朝鲠鲠持清忠。
作堂晋水近十载,但见歌颂传儿童。
祝公何言再入相,更期寿在乔松上。
东风吹嘘遍八埏,乾坤无言物有象。
绿竹猗猗鸟鹤鹤,石岩岩兮松落落。
众禽鸣树山起云,千花万花色相错。
苑马南来西入秦,献图称寿意独真。
惟天佑德辅皇极,岁寒贞操公其人。
宝也公门旧游者,有怀如画无能写。
愿公自寿寿苍生,士庆在朝农在野。
相台画史杨大鉴,眼光如鉴鬓如钐。
搏法千年巳失传,貌出百图非泛泛。
剑一人敌学之难,岂知徒搏无伤残。
强梁侠儿里中横,颠倒掀翻掌股间。
幕府昼长风拂拂,窗前卷舒此何物?
担夫当道草书精,军人起距火牛出。
我欲摧恶却厌兵,欻然见此心眼明。
垂老宁知才思尽,等闲为写丹青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