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光圆照室,香炷读经晨。
林下有清福,尘中无悟人。
岩阴常候雨,松色不知春。
青草何年墓,标题界碣新。
塔光圆照室,香炷读经晨。
林下有清福,尘中无悟人。
岩阴常候雨,松色不知春。
青草何年墓,标题界碣新。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静谧而深沉的禅寺景象。"塔光圆照室"写出了清晨阳光透过寺庙塔尖洒在室内的情景,光线柔和而明亮。"香炷读经晨"则展现了僧人在晨曦中专注诵经的画面,充满了虔诚与宁静。
接下来的两句"林下有清福,尘中无悟人"表达了诗人对寺庙生活的向往,认为在林间清修是真正的幸福,而在世俗红尘中却难以找到真正领悟佛法的人。"岩阴常候雨,松色不知春"进一步描绘了山林环境的幽深和自然的恬静,即使在雨季,寺庙也保持着恒定的清寂,松树的颜色并未因季节变换而有所察觉。
最后两句"青草何年墓,标题界碣新"暗示了寺庙历史的悠久,青草覆盖的墓地可能隐藏着古代高僧的故事,而新的石碑标记则象征着传承与延续。整体而言,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真隐寺的环境和氛围,流露出诗人对超脱尘世、追求内心平静的禅修生活的敬仰之情。
淡妆西子,怎比西湖好。
南北两长堤,有庵画、楼台多少。
翠光千顷,一片净琉璃,泛兰舟,摇画桨,尽日金尊倒。
名园精舍,总被游人到。
年少与佳人,供携手、嬉游歌笑。
夕阳西下,沈醉尽归来,鞭宝马,闹午随,簇著花藤轿。
韶华七换,阻庆生申旦。
今日向高堂,载卮酒、为君满劝。
绣帘低挂,瑞霭□香浓,倩双娥,敲象板,缓缓歌珠贯。
芝兰挺秀,俱是皇家彦。
只这一般奇,见方寸、平生积善。
几多厚德,天锡与遐龄,鬓长青,颜不老,日日开华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