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江上晓发》
《江上晓发》全文
清 / 黄景仁   形式: 古风

五更惊风起江靡,布帆一峭百馀里。

海门月落烟冥冥,两点金焦没船尾。

舵楼吹笛谁家子,吹白芦花点江水。

江水茫茫去不休,芦花如雪白人头。

试看击楫中流客,何似烟波一钓舟。

(0)
鉴赏

这首《江上晓发》由清代诗人黄景仁所作,描绘了清晨江面上的壮丽景色与诗人内心的情感波动。

首句“五更惊风起江靡”,以“五更”点明时间,暗示了夜色未尽,黎明将至的时刻。“惊风”则渲染出一种动态感,仿佛江面被突然吹起的狂风搅动,预示着即将展开的一天充满变化与挑战。接着,“布帆一峭百馀里”描绘了一幅广阔的江面景象,帆船在风浪中航行,远处的景物逐渐模糊,展现出航行的艰难与遥远。

“海门月落烟冥冥,两点金焦没船尾。”这两句进一步描绘了江面的静谧与神秘。随着月亮落下,海门处弥漫着一层薄雾,使得视线变得朦胧,而远处的金焦(可能是山峰或岛屿)在船尾消失,增加了画面的层次感和深度。

“舵楼吹笛谁家子,吹白芦花点江水。”诗人通过描绘舵楼上的笛声,将自然与人文巧妙结合,笛声悠扬,仿佛是自然界的和谐之音。芦花随风飘散,落在江水上,形成一片片白色的斑点,既展现了自然之美,也寓意着生命的短暂与飘忽不定。

“江水茫茫去不休,芦花如雪白人头。”这两句将江水的广阔无垠与芦花的洁白融为一体,形成强烈的视觉对比,同时也表达了对时间流逝、生命易逝的感慨。

最后,“试看击楫中流客,何似烟波一钓舟。”诗人通过对比“击楫中流”的勇者与“烟波一钓舟”的悠闲渔夫,表达了对人生不同追求与态度的思考。击楫中流象征着勇往直前、不畏艰难的精神,而烟波一钓舟则代表了一种淡泊名利、享受生活宁静的境界。这两者虽各有千秋,但诗人似乎更倾向于后者,追求内心的平静与自由。

整首诗通过对江上晨景的细腻描绘,不仅展现了自然风光的壮美,也蕴含了诗人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以及对自由与宁静生活的向往。

作者介绍
黄景仁

黄景仁
朝代:清   字:汉镛   号:鹿菲子   籍贯:阳湖(今江苏省常州市)   生辰:1749~1783

黄景仁(1749年—1783年),字汉镛,一字仲则,号鹿菲子,常州府武进县(今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县)人,宋朝诗人黄庭坚后裔,清代诗人。黄景仁四岁而孤,家境清贫,少年时即有诗名,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为求生计开始四方奔波,一生穷困潦倒。乾隆四十六(1781年)被任命为县丞,乾隆四十八年(1783年)病逝。
猜你喜欢

猛虎行

北平山头羽穿石,将军醉眼横夜色。

高堂白昼坐眈眈,想见负嵎俱辟易。

铜镮锁深双古槐,霍地啸舞含风雷。

三生得非故人积,变化为我腾空来。

目光射庭威百步,童奴近前初不怒。

再三未敢尺箠麾,生绡张罗红打围。

头如可编须可捋,约莫留皮是浑脱。

世上丹青得许神,向来叶公龙乃真。

笑渠槛中直摇尾,不动齿牙犹咀尔。

乾坤意气空峥嵘,饥鼠倒齧云母屏,论功有不如狸狌。

人间猛者何暇像,韩公歌行最知状。

(0)

和叶宋英三绝句·其一

千里论诗半语无,出门濠上子知鱼。

寒潭潦尽水归壑,落日山明人荷锄。

(0)

赤石绣石壁

圣世承平百岁馀,老翁因话建炎初。

绿林躏藉人波迸,二壁中间各占居。

(0)

秀绿亭

曾看双峰老子诗,秀攒绿绕妙天机。

有人爱此无声画,更著幽亭相发挥。

(0)

贾师宪望海楼成次韵·其二

功归再造金瓯好,岁已三登玉烛调。

昨是倚筇平地看,一如石壁望松寥。

(0)

挽陈外府丞

孝友根天性,生平礼法循。

躬行皆古道,胸次镇阳春。

南国犹歌裤,中朝谩曳绅。

最伤清苦节,海内几何人。

(0)
诗词分类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闺思 黄河 访友
诗人
陈季同 周晋 严忠济 田游岩 王象春 郏亶 崔元略 滕珦 王嫱 梁焘 都穆 温峤 班婕妤 陈时政 叶法善 储瓘 吴少微 王和卿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