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更惊风起江靡,布帆一峭百馀里。
海门月落烟冥冥,两点金焦没船尾。
舵楼吹笛谁家子,吹白芦花点江水。
江水茫茫去不休,芦花如雪白人头。
试看击楫中流客,何似烟波一钓舟。
五更惊风起江靡,布帆一峭百馀里。
海门月落烟冥冥,两点金焦没船尾。
舵楼吹笛谁家子,吹白芦花点江水。
江水茫茫去不休,芦花如雪白人头。
试看击楫中流客,何似烟波一钓舟。
这首《江上晓发》由清代诗人黄景仁所作,描绘了清晨江面上的壮丽景色与诗人内心的情感波动。
首句“五更惊风起江靡”,以“五更”点明时间,暗示了夜色未尽,黎明将至的时刻。“惊风”则渲染出一种动态感,仿佛江面被突然吹起的狂风搅动,预示着即将展开的一天充满变化与挑战。接着,“布帆一峭百馀里”描绘了一幅广阔的江面景象,帆船在风浪中航行,远处的景物逐渐模糊,展现出航行的艰难与遥远。
“海门月落烟冥冥,两点金焦没船尾。”这两句进一步描绘了江面的静谧与神秘。随着月亮落下,海门处弥漫着一层薄雾,使得视线变得朦胧,而远处的金焦(可能是山峰或岛屿)在船尾消失,增加了画面的层次感和深度。
“舵楼吹笛谁家子,吹白芦花点江水。”诗人通过描绘舵楼上的笛声,将自然与人文巧妙结合,笛声悠扬,仿佛是自然界的和谐之音。芦花随风飘散,落在江水上,形成一片片白色的斑点,既展现了自然之美,也寓意着生命的短暂与飘忽不定。
“江水茫茫去不休,芦花如雪白人头。”这两句将江水的广阔无垠与芦花的洁白融为一体,形成强烈的视觉对比,同时也表达了对时间流逝、生命易逝的感慨。
最后,“试看击楫中流客,何似烟波一钓舟。”诗人通过对比“击楫中流”的勇者与“烟波一钓舟”的悠闲渔夫,表达了对人生不同追求与态度的思考。击楫中流象征着勇往直前、不畏艰难的精神,而烟波一钓舟则代表了一种淡泊名利、享受生活宁静的境界。这两者虽各有千秋,但诗人似乎更倾向于后者,追求内心的平静与自由。
整首诗通过对江上晨景的细腻描绘,不仅展现了自然风光的壮美,也蕴含了诗人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以及对自由与宁静生活的向往。
北平山头羽穿石,将军醉眼横夜色。
高堂白昼坐眈眈,想见负嵎俱辟易。
铜镮锁深双古槐,霍地啸舞含风雷。
三生得非故人积,变化为我腾空来。
目光射庭威百步,童奴近前初不怒。
再三未敢尺箠麾,生绡张罗红打围。
头如可编须可捋,约莫留皮是浑脱。
世上丹青得许神,向来叶公龙乃真。
笑渠槛中直摇尾,不动齿牙犹咀尔。
乾坤意气空峥嵘,饥鼠倒齧云母屏,论功有不如狸狌。
人间猛者何暇像,韩公歌行最知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