阁道双星过,虚堂暮雨悬。
清歌闻激楚,宝剑忆游燕。
雁下沉秋色,萤流入野烟。
词人方接席,应不恨华年。
阁道双星过,虚堂暮雨悬。
清歌闻激楚,宝剑忆游燕。
雁下沉秋色,萤流入野烟。
词人方接席,应不恨华年。
这首明代黎民表的七言律诗《七夕同陈任夫高正甫麦仲张林开先舍弟惟仁侄璘集清居得燕字》描绘了七夕之夜的景象和诗人的情感。首联“阁道双星过,虚堂暮雨悬”写的是牛郎织女相会的天文景象,银河之上双星闪烁,而诗人身处寂静的屋内,感受到窗外飘落的暮雨。颔联“清歌闻激楚,宝剑忆游燕”通过清越的歌声和对往昔游历燕地的宝剑的回忆,表达了诗人对过去时光的怀念和对才华的自豪。颈联“雁沉秋色,萤流入野烟”进一步渲染了秋夜的氛围,大雁低飞,萤火虫在野外的烟雾中穿行,营造出一种凄美而宁静的画面。
尾联“词人方接席,应不恨华年”点明诗人的身份,作为词人,他正在与友人聚会,尽管岁月流转,但心中并无遗憾,反而享受着此时的相聚和创作的乐趣。整首诗以七夕为背景,融合了自然景色与个人情感,展现了诗人淡然处世、珍视当下的人生态度。
秋深气悲天欲霜,荷枯桂落昼始凉。
篱根百本叶转盛,吐蕊未破先含芳。
园丁辨类若指掌,千百不爽何精详。
奇姿异色穷意态,风馨日耀随低昂。
浓者非肥澹非瘦,逸者疑狷疏者狂。
孤花单枝足谛玩,傲兀不屑脂粉妆。
风怀洗尽愈跌宕,如对高士谈沧桑。
一春红紫丝管腻,解秽羯鼓殊慨慷。
会心庶为知者道,自怪秋气归诗肠。
黄华为鞠义无改,乙庵引经依古初。
渊明佳色乃正色,自黄而外皆可诛。
意严独抱《春秋》法,此法评菊真腐迂。
海滨岁岁菊尤盛,绚烂平淡态各殊。
南推扬州北燕市,斗奇誇异良可吁。
疏针阔瓣种数变,谬造名号堪笑娱。
津沽稍早江南晚,穿街联袂来吾徒。
纵观指点兴未尽,返舍弄笔规韩苏。
乞归一月绕篱下,却避雄作艰追趋。
移盆随意淡相对,何用高论争区区。
东郊服牛秧未移,前者掠取称犒师。
南湖蓄鱼家贾贩,昨朝一网俱无遗。
味甘得计启贪虐,日揣编户钻其肌。
网罗已遍闾左右,根括流寓穷刀锥。
总兵三月官四易,方春殆若秋惨悽。
谁能反此思报国,建功何事不肯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