檐声碎滴,渐润洒双扉。
笋敲碎玉,蕉飐绣旗,沈寂虚帏。
残醉消,疑梦入、秋声馆里,晚凉衰鬓偏知。问谁其。
窗前细剪镫花,连宵漫数归期。
奈更云容翳尽,含睇长哦,杜若骚辞。愁满纸。
素浪阔,空江去棹稀。
檐声碎滴,渐润洒双扉。
笋敲碎玉,蕉飐绣旗,沈寂虚帏。
残醉消,疑梦入、秋声馆里,晚凉衰鬓偏知。问谁其。
窗前细剪镫花,连宵漫数归期。
奈更云容翳尽,含睇长哦,杜若骚辞。愁满纸。
素浪阔,空江去棹稀。
这首《四园竹·对雨用美成韵》由清末近现代初的诗人张仲炘所作,描绘了雨中竹林的静谧景象,以及诗人内心的细腻情感。
开篇“檐声碎滴,渐润洒双扉”,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雨滴从屋檐滑落,逐渐湿润了门扉的场景,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略带湿意的氛围。接着“笋敲碎玉,蕉飐绣旗,沈寂虚帏”三句,将雨中的自然景观与竹笋、芭蕉等植物的形象巧妙融合,通过“敲”、“飐”等动词,赋予静态景物以动态感,展现出雨中生机勃勃的景象。同时,“沈寂虚帏”一句则通过环境的描写,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沉思。
“残醉消,疑梦入、秋声馆里,晚凉衰鬓偏知”几句,诗人由外在的自然景象联想到自己的内心世界,通过“残醉”、“疑梦”等词语,表达了对过往时光的回忆与思考,以及对岁月流逝的感慨。“晚凉衰鬓偏知”一句,更是直接抒发了诗人面对岁月老去的无奈与哀愁。
“问谁其。窗前细剪镫花,连宵漫数归期。”诗人在此提出疑问,似乎在寻找一个可以倾诉的对象,或是自我反思。通过“细剪镫花”的动作,进一步渲染了夜晚的寂静与孤独,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对于未来归期的期待与焦虑。
最后,“奈更云容翳尽,含睇长哦,杜若骚辞。愁满纸。素浪阔,空江去棹稀。”这几句将思绪进一步深化,云遮月蔽的景象象征着外界环境的不顺与内心的困扰,而“杜若骚辞”则借用了古代文人表达忧愁的传统方式,表达了诗人深沉的忧郁之情。结尾“愁满纸”、“素浪阔,空江去棹稀”则以广阔的自然景象为背景,进一步强化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迷茫。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雨中竹林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时间、自我等多重主题的深刻思考与情感表达,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不知玄武湖中,一瓢春水何人借。
裁冰剪雨,等闲占断,桃花春社。
古阜花城,玉龙盐虎,夕阳图画。
是东风吹就,明朝吹散,又还是、东风也。
回首当时光景,渺秦淮、绿波东下。
滔滔江水,依依山色,悠悠物化。
璧月琼花,世间消得,几多朝夜。
笑乌衣、不管春寒,只管说、兴亡话。
有生能几何,避乱不谋夕。
联翩二三子,晚步纵所适。
田野无人声,牛羊断归迹。
时看墟曲中,寒烟袅修碧。
雍雍南飞雁,北信杳难觅。
不知二圣君,泫然泪沾臆。
小臣真虮虱,持颠顾何力。
残腊行当除,青阳来已逼。
衰骸分填壑,公辈宜强食。
蓬莱三神山,横绝巨鳌背。
鳌倾海水动,一峰失所在。
飞来大江中,盘礡几千载。
化为金山居,龙象错朱贝。
夙昔爱山水,江湖不暂忘。
君前或剖竹,匏系古维扬。
隐然绝胜地,旦旦遥相望。
不意二君子,招携一苇航。
高攀蹑云梯,阔视皦溟涨。
潮来隐天地,万里捲白浪。
波清云汉净,澄澈迷下上。
更深月正中,山影杳无象。
蛟鼍四面穴,形势三洲壮。
融结既难穷,丹青殊莫状。
苏侯韵高远,邵子雅趋尚。
奇观极无边,幽等端未放。
浮生阅流水,清晨造方丈。
毕景趣言归,侵星摇两桨。
君家有美竹,绕庐千百个。
种时意虑深,别后年华过。
颜色日益新,根本久已播。
石间鸣溜去,烟外哀禽和。
子特何依因,兹焉辜啸卧。
慈亲齿发暮,学宦非敢惰。
风云乖会遇,羽翼顿摧挫。
遗经极精究,收功若计课。
怀策游钜公,鲠语几喙唾。
忍腹大穷归,离魂费招些。
予尝欲论荐,身微蚁在磨。
藉令或指擿,声名屡自堕。
吾师天下贤,黠羌久未破。
屈礼致豪英,隽材多将佐。
古来死恩士,乃是翳桑饿。
况子挟所能,何门不惊坐。
丈夫感气义,岂肯类市货。
行矣勿栖迟,曷日祖车轪。
忆竹夙有尚,直节无染涴。
勉哉困益坚,持之以为贺。
仲春一浃,我生之辰,纪岁之行,五十有五。
慈亲是时九十二,称觞献寿于膝下。
曾孙满前侑以词,慈颜强饮至酒所。
我今鬓发白垂丝,挥拂莱衣辄起舞。
愿亲长年无穷已,愿儿强健典州府。
不富不贫正得宜,如我奉亲难比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