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枕平安昼梦浓,起题红叶数青松。
老于世态无心处,到处身疑是梦中。
一枕平安昼梦浓,起题红叶数青松。
老于世态无心处,到处身疑是梦中。
这首诗由明代诗人吴与弼所作,名为《昼梦觉作》。诗中描绘了诗人午睡后醒来的情景,通过梦境与现实的对比,表达了对世态炎凉的淡然态度以及对生活的深刻感悟。
首句“一枕平安昼梦浓”,生动地描绘了诗人午睡时的宁静与安详,梦中的世界仿佛比现实更加丰富和浓烈。这里的“一枕”既指短暂的睡眠,也暗含了对平静生活的向往。“平安”二字则体现了诗人内心的平和与满足。
次句“起题红叶数青松”,描述了诗人从梦中醒来后,眼前所见的景象。他或许在梦中游历了红叶满山的秋景,或是被梦中的青松所吸引,醒来后试图在现实中找到相似的意象。这一句通过“红叶”与“青松”的对比,不仅展现了自然界的色彩变化,也寓意着诗人内心世界的丰富与深邃。
后两句“老于世态无心处,到处身疑是梦中”,则是全诗的核心所在。诗人以“老”字开头,暗示了他对世事的洞察与理解,以及岁月带来的成熟与淡泊。在经历了人生的起伏之后,他对于世态炎凉有了更深的理解,不再轻易动心。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现实与梦境之间界限的模糊感,似乎无论身处何地,都有一种置身梦境之中的感觉。这种感受既是对生活的一种超脱,也是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对生活、自然和人性的独到见解,以及在复杂世态中保持内心平和与超脱的态度。
翠幄阴迟,画栏烟瘦,东风愁负莺燕。
芳径锄香,筠篮担露,入市韶光偏贱。
谁借藏娇屋,早分与、莓苔一半。
信知倦蝶痴蜂,暗笑弄花人懒。
何事尹邗避面,任休滞残寒,眉黛慵展。
巾紫凝妆,鞓红酣酒,羞问情深浅。
唯有婵娟月,尚飞近、移春庭院。
待上瑶台,又怕琼箫写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