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太平泉·其一》
《太平泉·其一》全文
金 / 李俊民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先]韵

试从涧底觅根源,剔藓剜苔得旧泉。

人事尽随流水去,几时复见太平年。

(0)
鉴赏

这首诗《太平泉(其一)》由金末元初时期的诗人李俊民所作,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表达了对社会变迁与理想世界的思考。

首句“试从涧底觅根源”,诗人以探寻泉水源头为喻,象征着对事物本质和根源的探索,同时也暗含着对社会现状的反思。涧底的泉水,象征着原始、纯净与生命的源头,而“觅根源”则寓意着寻求事物的本质与真相。

次句“剔藓剜苔得旧泉”,通过清除表面的杂草和苔藓,最终找到了原有的泉水,这一过程象征着去除社会的污垢与障碍,回归到最初的纯净状态。这里不仅指自然界的净化,也隐喻了社会道德与人心的净化。

后两句“人事尽随流水去,几时复见太平年”,诗人感叹于人事的变迁如同流水一般不可逆转,表达了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以及对未来的忧虑。这里的“太平年”不仅指的是政治上的安定和平,更包含了社会和谐、人民幸福的理想状态。诗人通过这句表达了对恢复往昔安宁与繁荣的渴望,同时也对现实的无奈和对未来不确定性的感慨。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寓言般地探讨了社会变迁与个人理想的冲突,以及对理想社会的向往与追求。它既是对历史的回顾,也是对未来的期盼,体现了诗人深邃的思想和人文关怀。

作者介绍
李俊民

李俊民
朝代:金   籍贯:自号鹤鸣老

李俊民(1176~1260)或(1175~1260)字用章,自号鹤鸣老人,泽州晋城(今属山西晋城)人。唐高祖李渊第二十二子韩王元嘉之后。年幼时 ,勤于经史百家,尤精通二程理学。承安间以经义举进士第一,弃官教授乡里,隐居嵩山,元政府泽州长官段直从河南嵩山迎回李俊民任泽州教授,长期在泽州大阳生活教学。金亡后,忽必烈召之不出,卒谥庄靖。能诗文,其诗感伤时世动乱,颇多幽愤之音。有《庄靖集》。 
猜你喜欢

秋怀

楼阁凉生夜雨余,碧天如水雁来初。

青山落日两行泪,锦树西风万里书。

滇海相思情愈切,梁园行乐兴全疏。

人还定把平安报,惟有霜华白满梳。

(0)

送于遵道

东南钜都会,龙虎形桓桓。

文献萃其间,群方耸听观。

之子邦之彦,高情寄儒冠。

词林被膏润,华实美以完。

筮仕司纠录,官与毡俱寒。

坐忘粱肉味,甘此苜蓿盘。

斋居谢宾客,灯窗夜漫漫。

道契三古心,笔意宗孟韩。

秩满动行色,送别江之干。

西风吹白云,心目遥生欢。

相期敦古道,力行谅非难。

勖哉追前修,万里高飞翰。

(0)

次胡元望郊行诗韵

谁言公馆清,晨气晚未散。

岂乏树葱芊,尚有花烂熳。

美人隔巷陌,可念不可唤。

温温夜光璧,幽丱潜璀璨。

鄙夫竞喧哗,达士善大观。

世情如秋莲,零落风中瓣。

少年喜纷纭,谈笑轻绛灌。

进取务出奇,周虑非习惯。

逝水难重回,芳时愁坐换。

元臣镇方面,边戎仰成算。

应怜四郊外,荆棘满耕畔。

悽悽忧葵女,恻恻抚床瓘。

兴怀增感伤,展转过夜半。

起行视青天,星河色凌乱。

安能作野马,脱略谢羁绊。

(0)

杂诗四十首·其九

愚公志移山,精卫思填海。

山高海茫茫,心事金石在。

松柏冒雪霜,秀色终不改。

春阳熙幽林,卓立有光彩。

(0)

简陈韦羌员外

幕府深严午漏迟,簟文帘影碧参差。

总传白马陈从事,每念青袍杜拾遗。

大地风尘忧未解,扁舟江海去无期。

凉天雁叫芙蓉发,许奏军中鼓吹辞。

(0)

卜算子.忆菊,效白石道人梅花八咏·其一

古寺访秋来,花下荷衣拂。

人与霜枝恰比肩,曾博慈颜悦。

废圃晚香沈,孤塔斜阳瞥。

六十三年忆旧游,閒向雏孙说。

(0)
诗词分类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边塞 孤独 讽刺 豪放 咏物 写花 闲适 牡丹 节日 写人 挽诗 惆怅 写雨 题诗
诗人
蒋溥 顾宪成 蔡惠如 魏元忠 温庭皓 毛纪 卢多逊 朱穆 黎庶昌 陈宜中 石安民 韩滉 林藻 徐世隆 廖燕 袁郊 刘燕哥 薛元超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