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年来鬓已皤,挂冠神武欲如何。
传家有子登龙去,高卧无人问字过。
宦海风波知己少,故园松菊惬情多。
人生莫惜十分饮,须信光阴一掷梭。
七十年来鬓已皤,挂冠神武欲如何。
传家有子登龙去,高卧无人问字过。
宦海风波知己少,故园松菊惬情多。
人生莫惜十分饮,须信光阴一掷梭。
这首诗由元末明初诗人王佐所作,名为《和高思庵》。诗中描绘了诗人年老退隐的生活状态与心境。
首联“七十年来鬓已皤,挂冠神武欲如何”,诗人回顾自己七十年的人生,两鬓斑白,已经到了可以挂冠归隐的年纪,却在思考着如何处理这一决定,透露出一种深沉的思考与犹豫。
颔联“传家有子登龙去,高卧无人问字过”,诗人提到家中有子成龙,自己则选择隐居,不再有人来访求学,表达了对家族传承的自豪以及对隐逸生活的满足。
颈联“宦海风波知己少,故园松菊惬情多”,诗人感叹官场的风浪中知己难寻,而在熟悉的故园中,松树与菊花却能带来心灵的慰藉,流露出对官场与自然的对比感受。
尾联“人生莫惜十分饮,须信光阴一掷梭”,诗人劝诫人们不要吝啬享受生活,因为时间如梭,转瞬即逝,强调了珍惜当下、及时行乐的生活态度。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描述诗人的晚年生活,展现了其对官场与自然、繁华与宁静的深刻对比与思考,同时也传达了对生活的乐观态度和对时间流逝的感慨。
金陵佳处自无穷,使宅幽深即故宫。
楼殿六朝遗烬后,江山百里旧城中。
雨余尚有金钿落,月出长窥粉堞宁。
看尽一城怀古地,兹游恨不与君同。
截竹为杖瘦且轻,石坚竹破误汝行。
削木为杖轻且好,道远木折恐不到。
闽君铁杖七尺长,色如黑蛇气如霜。
提携但恐汝无力,撞坚过崄安能伤。
柳公虽老尚强健,闭门却扫不复将。
公足力无险阻,怜公未有登山侣。
回生四海惟一身,袖中长剑为两人。
洞庭漫天不觉过,半酣起舞惊鬼神。
愿公此杖亦如此,适意遨游日千里。
归来倚壁示时人,海外苍茫空自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