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屋依青润,袈裟半是苔。
壁间僧影在,一坐九年来。
古屋依青润,袈裟半是苔。
壁间僧影在,一坐九年来。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静谧而充满禅意的画面。"古屋依青润,袈裟半是苔",开篇即以古屋与青苔为背景,营造出一种古老而幽静的氛围。"古屋"二字暗示了历史的沉淀与时间的痕迹,"青润"则赋予了环境以生机与活力。接着,"袈裟半是苔"不仅描绘了僧人衣物上的自然痕迹,也象征着僧侣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活状态。
"壁间僧影在,一坐九年来",进一步深化了这种禅意。墙壁上的僧影,仿佛是时间的见证者,静静地诉说着过去的故事。"一坐九年",既是对僧人修行生活的一种夸张描述,也是对长久坚持与专注精神的赞美。整个画面给人一种超脱世俗、心静如水的感觉,体现了诗人对禅宗精神的深刻理解和向往。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富有哲理的表达,展现了禅宗文化中追求内心平静、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精神境界,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思想深度。
野亭驿路,尽是寻幽客。水曲山隈浩无极。
见松荒菊老,岁晏江空,摇落尽、几点南枝消息。
天寒云淡,月弄黄昏色。绰约真仙藐姑射。
占得百花头上,积雪层冰,挨不去,只恁地皑皑白。
问广平心事竟何如,纵铁石肝肠,也难赋得。
长啸登临,望不尽、海门修碧。
人道□、江山高处,汉时遗迹。
一自耕云人去后,几番烟草凝秋色。
任掀空、骇浪卷银山,蛟鼍泣。尘世事,纷如织。
云外径,闲舒立。问来今往古,几人高适。
共拍栏干呼太白,欲倾沧海供豪吸。
倚东风、无限客中愁,斜阳笛。
喜逢天上天人,一尊共醉梅花底。
朝元已了,读书未遍,复来人世。
憩鹤台边,景龙门外,十年游戏。
自归来,却过赵州桥上,阅桥下,东流水。
尽道翱翔物外,解牛刀、刃游余地。
谁知别有,香山远韵、谪仙豪气。
应笑蹉跎,半生书剑,今犹如此。
待西风,拂口貂裘尘土,进黄公履。
汉兵鏖战城南窟,雪深马僵汉城没。
冻指控弦指断折,寒肤著铁肤皲裂。
军中七日不火食,手杀降人吞热血。
汉悬千金购首级,将士衔枚夜深入。
天愁地黑声啾啾,鞍下髑髅相对泣。
偏裨背负八十创,破旗裹尸横道旁。
残卒忍死哭空城,露布独有都护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