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宇净扫地,竹炉深炷香。
一枝藤倚壁,六尺簟敷床。
门掩人声寂,帘垂昼景长。
跏趺便终夕,端不负兹堂。
茅宇净扫地,竹炉深炷香。
一枝藤倚壁,六尺簟敷床。
门掩人声寂,帘垂昼景长。
跏趺便终夕,端不负兹堂。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坐在一间打扫得干净整洁的茅屋之中,点燃竹炉,香气四溢。他倚着墙壁放置一枝藤蔓,铺开六尺长的竹席作为卧榻。门窗紧闭,外面的人声已经消失,只有寂静笼罩,白天的光线透过窗帘显得格外悠长。诗人盘腿打坐,打算就这样度过整个夜晚,完全沉浸在这样的宁静与自我享受中,不虚此堂。整首诗展现了诗人对简朴生活的热爱和内心的宁静追求。
不是南方热,爱此有永日。
人事断经过,萧然空一室。
风惊窗外竹,声如清庙瑟。
西塘荷已花,北户枣亦实。
仕途非所长,进雨辄退尺。
所以入市朝,愁苦甘首疾。
谪来已九年,底事无忧色。
山林兴甚长,湖海情何极。
古人文莹理,后人工作文。
文工理愈暗,纸札何纷纷。
君看六艺学,天葩吐奇芬。
诗书分体制,礼乐造乾坤。
千歧更万辙,要以一理存。
如何臻至理,当从践履论。
跋涉经险阻,冲冒恤寒温。
孝弟作选锋,道德严中军。
仰观精俯察,万象入见闻。
不劳施斧凿,笔下生烟云。
高以君尧舜,下以觉斯民。
君如不我鄙,时来对炉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