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奉天书出建章,明时谁不羡仙郎。
五云偏借斑衣色,列宿遥含画省光。
水部盛名悬楚望,南山佳气入高堂。
鹿门咫尺庞公宅,那见恩波绕汉阳。
自奉天书出建章,明时谁不羡仙郎。
五云偏借斑衣色,列宿遥含画省光。
水部盛名悬楚望,南山佳气入高堂。
鹿门咫尺庞公宅,那见恩波绕汉阳。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在朝廷中受到尊崇的官员,他的荣耀与恩宠溢于言表。首句“自奉天书出建章”点明了这位官员身份的特殊性,他亲自携带天子的诏书从建章宫出发,暗示其地位之高。接着,“明时谁不羡仙郎”表达了在清明的时代,人们对这位官员的羡慕之情,将其比作神仙般的存在。
“五云偏借斑衣色,列宿遥含画省光”两句进一步渲染了这位官员的非凡形象。五彩祥云与他身上的斑衣交相辉映,夜空中繁星仿佛也因画省(官署)的光辉而更加璀璨。这里运用了丰富的象征手法,将人物的荣耀与自然界的美好景象融为一体,展现出一种超凡脱俗的境界。
“水部盛名悬楚望,南山佳气入高堂”则通过对比和描绘,展现了这位官员不仅在官场享有盛誉,其家庭背景同样显赫。水部是古代官职之一,此处指代官员,其名声在楚地(泛指南方地区)广为人知;而南山佳气,则象征着家族的繁荣与吉祥,其气息弥漫至高堂之内,进一步强调了其家族的荣耀与威望。
最后,“鹿门咫尺庞公宅,那见恩波绕汉阳”以庞德公的鹿门山宅为喻,表达了对官员及其家族的景仰之情。鹿门山是庞德公隐居之地,象征着远离尘嚣、追求精神自由的生活方式。而“恩波绕汉阳”则暗示了官员不仅在政治上得到皇帝的恩宠,在道德品质上也深受人们的尊敬与爱戴。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一位官员及其家族荣耀的描绘,展现了明代社会对于权力、名誉与家族传承的重视,同时也蕴含了对高尚人格与理想生活的向往。
凭栏无赖,受东风冷暖、瞒人情绪。
一夕梅魂芳雾散,把酒频浇黄土。
露浥金铃,烟笼粉幔,似听酴醾语。
啼鹃初瘦,月高谁作花主。
分付弱柳千条,小阑干外,替两眉辛苦。
薄醉浓香帘幕,又是风流莺梳羽。
玉管横吹,霞绡痴写,怕到酸心处。
五侯亭馆,当年何限歌舞。
畴昔盛年,四五词家,谑月嘲风。
自烽烟澒洞,故人凋谢,白杨萧飒,离黍迷濛。
天壤之间,犹存吾辈,坐看川流泻东。
全无绪,只矮檐曝背,寒日方中。雪吟花醉能从。
披蠹简吾师河上公。
更彭城三老,声华是凤,柳州八及,少长为龙。
纵感存亡,还娱健在,行见儿孙小字同。
陶暮景,向蒲汀系缆,藓磴支筇。
南飞乌鹊,绕疏林三匝,无枝可寄。
聊借远游抒肮脏,莫似相如憔悴。山峙金蕉。
江来楚蜀,帆系斜阳里。中流击辑,气吞湖海万里。
双眼一望苍茫,寒涛如箭,个个牙樯起。
旧日精灵都已尽,何况堂前燕子。
晋宋衣冠,陈隋宫寝,社鼓神鸦耳。
佛狸祠下,怒潮空打遗垒。
碧砌楼高,绿垂帘短,蔷薇一架红遮。
林间繁缛,蜂与蝶交哗。
中有几间精舍,园丁课、洗竹浇花。
须防者,风欺雨侮,移就碧笼纱。邻家。
宜好护不劳纤手,折取萌芽。
得紫丝步障,掩映名葩。
喜与封姨无碍,将新句、细按红牙。
朱栏内,画屏小影,春气烂晴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