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历帆樯过水滨,倚亭时见涨痕新。
芦台役戌传遗迹,宸翰留题辨古人。
世外渔樵徒怅望,槛边花鸟自相亲。
历历帆樯过水滨,倚亭时见涨痕新。
芦台役戌传遗迹,宸翰留题辨古人。
世外渔樵徒怅望,槛边花鸟自相亲。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峭帆亭所见之景,以及对历史遗迹的感慨。首联“历历帆樯过水滨,倚亭时见涨痕新”以帆船与水波为背景,展现了一幅动态的江面景象,同时通过“倚亭时见涨痕新”这一细节,巧妙地将读者引入到一个静观的视角,仿佛站在亭中,细细品味着江面的变化。
颔联“芦台役戌传遗迹,宸翰留题辨古人”则转向对历史的追忆。芦台役戌,可能指的是古代的军事设施或劳役场所,这里通过“遗迹”二字,暗示了历史的痕迹和变迁。而“宸翰留题辨古人”,则是指皇帝的亲笔题字,不仅增添了历史的厚重感,也体现了文人对于历史人物的敬仰之情。
颈联“世外渔樵徒怅望,槛边花鸟自相亲”则由历史的宏大转至自然的细腻。世外渔樵的怅望,表达了对过去生活的怀念与向往,而“槛边花鸟自相亲”则展现了自然界的和谐与生机,形成鲜明对比,使得整首诗的情感更加丰富。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观与历史遗迹,结合个人情感与哲思,展现了作者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感情和对历史的深刻思考。
千锋百嶂宜州路。
天黯淡、知人去。
晓别吾家黄叔度。
弟兄华发,远山修水,异日同归处。
樽罍饮散长亭暮。
别语缠绵不成句。
已断离肠能几许。
水村山馆,夜阑无寐,听尽空阶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