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登楼望诸衲二首·其二》
《登楼望诸衲二首·其二》全文
明 / 释函是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寒]韵

万山晴色沁秋寒,去住浮云任我看。

不尽登临今古意,何人林外夕阳残。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站在楼上远眺的情景,以自然景色为背景,抒发了深沉的情感与哲思。

首句“万山晴色沁秋寒”,描绘了一幅秋日山景图,晨光初照,山色在清冷的空气中显得格外宁静而深远,透露出一种淡淡的秋意。这里的“沁”字用得恰到好处,不仅表现了秋寒之气渗透到山色之中,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感受被这景象所触动。

次句“去住浮云任我看”,转而写到诗人对眼前浮云的观察。浮云来去无常,象征着世事的变幻莫测。诗人选择将这种自然现象作为观察的对象,似乎在借物喻人,表达对人生无常、世事难料的感慨。同时,这一句也体现了诗人超然物外的心态,他愿意以一种平和的态度去面对生活的起起伏伏。

后两句“不尽登临今古意,何人林外夕阳残”,进一步深化了诗人的思考。这里,“不尽登临今古意”表达了诗人对历史与时间的深刻感悟,无论是古人还是今人,都曾在同一片土地上留下足迹,留下了对自然、对人生的思考。然而,随着时间的流逝,这些痕迹或许会被遗忘,只有大自然的永恒不变,如夕阳西下,余晖洒满大地,象征着生命的短暂与自然的永恒。

“何人林外夕阳残”则以夕阳即将落山的景象,引出对生命终将逝去的感慨。诗人似乎在问,是谁在林外见证了这夕阳的消逝?这不仅是对自然现象的描述,也是对生命意义的追问,引发读者对人生价值和存在的深层思考。

综上所述,这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观,表达了诗人对时间、生命、历史的深刻思考,以及对自然永恒与人类短暂之间对比的感慨。诗中蕴含的哲理意味深长,引人深思。

作者介绍

释函是
朝代:明

函是(一六〇八——一六八六),字丽中,别字天然,号丹霞老人。本姓曾,名起莘。番禺人。年十七补诸生,与里人梁朝钟、黎遂球、罗宾王、陈学佺辈,并以高才纵谈时事,举明思宗崇祯六年(一六三三)乡试第二。会试不第,谒僧道独于庐山,祝发于归宗寺。既返广州,主法诃林。明亡,徙番禺雷峰,创建海云寺,举家事佛。孤臣节士,皈依者众。历主福州长庆、庐山归宗,及海幢、华首、丹霞、介庵诸刹,晚年主法雷峰。著有《瞎堂诗集》等。清陈伯陶编《胜朝粤东遗民录》卷四有传。
猜你喜欢

题可堂印谱

昔闻昌黎言,为文须识字。

俗书动讹谬,焉论古书契。

所以有心人,索古具深思。

观其变态中,绰可见根蒂。

伊惟印信作,旨哉得书意。

缪篆虽纵横,缔索极精邃。

铜斑玉血中,一线斯文系。

重不侔鼎钟,功祇记姓氏。

人各自为佩,识字聊一二。

奈何俗儒舛,此道亦捐弃。

私心自增损,屈体斗纤媚。

谁欤出攻苦,相与究疑义。

迩逢吾可堂,于此见三昧。

作之不甚惜,求者鲜不畀。

欲令一笔讹,千金不回视。

褒然成一编,仓斯吐光气。

波磔必老苍,惨淡出平易。

每于半黍间,欲作千丈势。

榇其用心处,实欲功斯世。

吁嗟俗眼多,曲说中肝肺。

落落趋风尘,何人辨能事。

西兵方凯旋,羽书走星骑。

将军要勒铭,军中孰书记。

此事非君谁,道远莫能致。

三叹聊赠言,藏锋待时至。

(0)

史戺安之颍州便道见访·其一

晓闻乡语蓦然惊,自起开门握发迎。

鬓上吴盐今几叠,梦中楚雨昨三更。

若轮事业头颅在,莫数儿童项领成。

绝倒行藏同佼佹,君为书记我经生。

(0)

龙井·其五

一按太虚记,长怀玉局仙。

烟霞无改色,丹碧是何年。

寂寂诸天雨,寥寥此夜禅。

明朝下山路,回首定凄然。

(0)

山馆夜作·其一

步虚声寂散群真,夜色平铺不动尘。

云影自来还自去,最高山阁未眠人。

(0)

舟中

一沙介枉渚,阻此疾帆势。

拳鹭不畏人,舟行自相避。

已忘身坐空,但若波转地。

高桅络霞彩,长袂盈水气。

颖流如湘流,清绝秒迤逦。

去心一何长,古怀旷难寄。

上流饮牛人,或可明吾志。

(0)

古歌

豹兮苦廉,狼兮苦贪。狼心忧饥,豹身忧肥。

狼有膏而成其躯兮,豹亦忧其有皮。

疑斯用顾,智则隐雾。

同空山之岩岩兮,无相视之耽耽兮。

(0)
诗词分类
杨柳 登高 悼亡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诗人
殷云霄 王僧孺 陈德武 翁承赞 李因笃 程文海 高克恭 齐之鸾 魏源 欧阳詹 法式善 胡炳文 褚亮 薛道衡 宇文虚中 吴激 拾得 李日华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