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山晴色沁秋寒,去住浮云任我看。
不尽登临今古意,何人林外夕阳残。
万山晴色沁秋寒,去住浮云任我看。
不尽登临今古意,何人林外夕阳残。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站在楼上远眺的情景,以自然景色为背景,抒发了深沉的情感与哲思。
首句“万山晴色沁秋寒”,描绘了一幅秋日山景图,晨光初照,山色在清冷的空气中显得格外宁静而深远,透露出一种淡淡的秋意。这里的“沁”字用得恰到好处,不仅表现了秋寒之气渗透到山色之中,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感受被这景象所触动。
次句“去住浮云任我看”,转而写到诗人对眼前浮云的观察。浮云来去无常,象征着世事的变幻莫测。诗人选择将这种自然现象作为观察的对象,似乎在借物喻人,表达对人生无常、世事难料的感慨。同时,这一句也体现了诗人超然物外的心态,他愿意以一种平和的态度去面对生活的起起伏伏。
后两句“不尽登临今古意,何人林外夕阳残”,进一步深化了诗人的思考。这里,“不尽登临今古意”表达了诗人对历史与时间的深刻感悟,无论是古人还是今人,都曾在同一片土地上留下足迹,留下了对自然、对人生的思考。然而,随着时间的流逝,这些痕迹或许会被遗忘,只有大自然的永恒不变,如夕阳西下,余晖洒满大地,象征着生命的短暂与自然的永恒。
“何人林外夕阳残”则以夕阳即将落山的景象,引出对生命终将逝去的感慨。诗人似乎在问,是谁在林外见证了这夕阳的消逝?这不仅是对自然现象的描述,也是对生命意义的追问,引发读者对人生价值和存在的深层思考。
综上所述,这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观,表达了诗人对时间、生命、历史的深刻思考,以及对自然永恒与人类短暂之间对比的感慨。诗中蕴含的哲理意味深长,引人深思。
昔闻昌黎言,为文须识字。
俗书动讹谬,焉论古书契。
所以有心人,索古具深思。
观其变态中,绰可见根蒂。
伊惟印信作,旨哉得书意。
缪篆虽纵横,缔索极精邃。
铜斑玉血中,一线斯文系。
重不侔鼎钟,功祇记姓氏。
人各自为佩,识字聊一二。
奈何俗儒舛,此道亦捐弃。
私心自增损,屈体斗纤媚。
谁欤出攻苦,相与究疑义。
迩逢吾可堂,于此见三昧。
作之不甚惜,求者鲜不畀。
欲令一笔讹,千金不回视。
褒然成一编,仓斯吐光气。
波磔必老苍,惨淡出平易。
每于半黍间,欲作千丈势。
榇其用心处,实欲功斯世。
吁嗟俗眼多,曲说中肝肺。
落落趋风尘,何人辨能事。
西兵方凯旋,羽书走星骑。
将军要勒铭,军中孰书记。
此事非君谁,道远莫能致。
三叹聊赠言,藏锋待时至。
《题可堂印谱》【清·黄景仁】昔闻昌黎言,为文须识字。俗书动讹谬,焉论古书契。所以有心人,索古具深思。观其变态中,绰可见根蒂。伊惟印信作,旨哉得书意。缪篆虽纵横,缔索极精邃。铜斑玉血中,一线斯文系。重不侔鼎钟,功祇记姓氏。人各自为佩,识字聊一二。奈何俗儒舛,此道亦捐弃。私心自增损,屈体斗纤媚。谁欤出攻苦,相与究疑义。迩逢吾可堂,于此见三昧。作之不甚惜,求者鲜不畀。欲令一笔讹,千金不回视。褒然成一编,仓斯吐光气。波磔必老苍,惨淡出平易。每于半黍间,欲作千丈势。榇其用心处,实欲功斯世。吁嗟俗眼多,曲说中肝肺。落落趋风尘,何人辨能事。西兵方凯旋,羽书走星骑。将军要勒铭,军中孰书记。此事非君谁,道远莫能致。三叹聊赠言,藏锋待时至。
https://shici.929r.com/shici/8qMgY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