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扁舟日暮回,眼花不甚见如来。
凭谁揭取罗浮月,挂向胥江玉镜台。
老子扁舟日暮回,眼花不甚见如来。
凭谁揭取罗浮月,挂向胥江玉镜台。
这首元代诗人卢挚的《宝陀寺》,以“老子扁舟日暮回”开篇,描绘了一幅日落时分,老者驾着小舟归来的情景,营造出一种宁静而悠远的意境。接下来的“眼花不甚见如来”,既是对眼前景象的细腻观察,也暗含了对佛理的深刻感悟,仿佛在说即使眼花缭乱,心中的佛性依然清晰可见。
“凭谁揭取罗浮月,挂向胥江玉镜台。”这两句更是妙笔生花,诗人借月喻道,希望有人能将罗浮山上的明月摘下,悬挂于胥江之上的玉镜台上,既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也寄托了对心灵纯净、道德高洁的追求。整首诗通过生动的意象和深邃的哲思,展现了诗人对生活、自然与精神世界的独特见解,充满了诗意与禅意的融合,令人回味无穷。
士业读书读律耻,亦不屑至其有以。
男儿奋身自力耳,有足成功奚择地。
诵德科条似流水,笔端端可判生死。
用之自贵勿轻视,赠君饱霜毫锥子,万毫齐力锋颖锐。
庭阴未侧可万字,十问俱通策勋易。
即次风雷星斗位,还取儒科济世美。
更赠一言君我记,终身行之恕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