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寄辇下传神法相大师》
《寄辇下传神法相大师》全文
宋 / 林逋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微]韵

禁寺诸供奉,如师艺学稀。

粉轻昏古本,罗重拆秋衣。

净碱生瓶晕,连阴长竹围。

算应支遁马,毛骨苦无肥。

(0)
拼音版原文全文
niǎnxiàchuánshénxiāngshī
sòng / lín

jìnzhūgòngfèngshīxué

fěnqīnghūnběnzhòngchāiqiū

jìng{zuǒyòujiān}shēngpíngyūnliányīnchángzhúwéi

suànyìngzhīdùnmáoféi

翻译
寺庙中的僧侣们,技艺学习者很少见。
粉末轻薄模糊了古籍,厚重的丝罗被拆开做秋衣。
洁净的碱液在瓶中泛起涟漪,连续的阴雨让竹子生长茂盛。
估计连遁世的隐士也难以支撑,他们的皮骨瘦弱不堪。
注释
供奉:指寺庙中的僧侣或侍奉神佛的人。
艺学:技艺和学问。
粉轻:形容粉末之细薄。
古本:古旧的书籍。
罗重:指质地厚重的丝织品。
秋衣:秋季穿的衣服。
净碱:清洁的碱液。
瓶晕:液体在瓶中产生的波纹。
连阴:连续的阴雨天气。
竹围:竹林环绕。
支遁马:出自《世说新语》,比喻隐居不仕的人。
毛骨:指人的皮肤和骨头。
苦无肥:非常瘦弱,形容营养不良。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林逋所作的《寄辇下传神法相大师》,通过对寺庙中供奉的僧侣以及大师艺术的独特描绘,展现出一种静谧而深沉的氛围。首句“禁寺诸供奉,如师艺学稀”表达了对寺庙内僧侣们技艺精湛的敬仰,但同时也暗示了他们的清修生活和技艺传承的不易。

接下来的两句“粉轻昏古本,罗重拆秋衣”,通过细腻的细节描绘,展示了大师们对于古籍的珍视,即使是珍贵的书籍也因年代久远而显得模糊不清,而他们甚至愿意拆解自己的秋衣来换取更好的材料,体现了他们的虔诚和专注。

“净碱生瓶晕,连阴长竹围”进一步描绘了寺庙环境的清净与宁静,瓶中的水垢形成一圈圈的痕迹,阴雨连绵时竹林环绕,这些景象都烘托出大师修行生活的寂寥与超然。

最后两句“算应支遁马,毛骨苦无肥”以典故结尾,借用东晋隐士支遁的典故,表达对大师清心寡欲、不求世俗繁华的赞美,说他的精神世界如同瘦削的马,尽管外表清瘦,但内心世界却丰富而深邃。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细致入微的观察和深沉的笔触,展现了大师们在庙堂中的生活状态和精神追求,流露出诗人对这种超凡脱俗生活的敬仰之情。

作者介绍
林逋

林逋
朝代:宋   生辰:967一1028

林逋(967一1028),字君复,后人称为和靖先生,汉族,奉化大里黄贤村人。北宋著名隐逸诗人。幼时刻苦好学,通晓经史百家。书载性孤高自好,喜恬淡,勿趋荣利。长大后,曾漫游江淮间,后隐居杭州西湖,结庐孤山。常驾小舟遍游西湖诸寺庙,与高僧诗友相往还。每逢客至,叫门童子纵鹤放飞,林逋见鹤必棹舟归来。作诗随就随弃,从不留存。天圣六年(1028年)卒。其侄林彰(朝散大夫)、林彬(盈州令)同至杭州,治丧尽礼。
猜你喜欢

夜泊宿迁上流

旧国当年阔,暑风今日生。

舟回溪几曲,人卧月三更。

(0)

观音赞·其一

蒙却头,入正定。定眼忽开,有何所證。

杨柳枝头春雨暝。

(0)

石屏塔

曾分定石竺峰前,回首秋风三十年。

漠漠吴天自空阔,老猿和雨哭苍烟。

(0)

进无止

灼然大道如大海,浩无涯涘深无底。

摐摐万有资之生,生生不已由兹始。

饮者大小随所量,随量满足皆厌喜。

有人直欲探其源,得其源矣进无止。

若从涓滴识全潮,方信万波元一水。

(0)

赵侯保民惠政纪实诗.纪镇静有功二

官船只只离巴城,邻境如何免得惊。

镇日爱人堂上坐,夜更朝鼓转分明。

(0)

题观壁诗

仙子王僚上九天,山中遗迹尚依然。

药炉云冷灰无火,丹井松阴地有泉。

虫篆碑文传万古,鹤鸣华表动千年。

我来吊古空惆怅,尘世茫茫几变迁。

(0)
诗词分类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诗人
储瓘 吴少微 王和卿 李星沅 朱子奢 戴永植 辨才 黄定 刘时中 王韫秀 张鸣善 杨恽 崔益铉 傅伯成 刘清之 冯桂芬 唐文治 佛图澄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