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乡山多田种稀,年丰健妇犹啼饥。
今年禾黍秋旱死,不有下涧民枯鱼。
颇闻水乡诸郡熟,一饱可令馀郡足。
江船下米无头由,商人嗷嗷坐穷蹙。
长年抱膝指屡弹,时节自好官司难。
古来邻国忍为壑,何乃境内成触蛮。
我闻斯言真的当,无人为彻九天上。
禁江徒尔厄吾民,海舶有时关节放。
山乡山多田种稀,年丰健妇犹啼饥。
今年禾黍秋旱死,不有下涧民枯鱼。
颇闻水乡诸郡熟,一饱可令馀郡足。
江船下米无头由,商人嗷嗷坐穷蹙。
长年抱膝指屡弹,时节自好官司难。
古来邻国忍为壑,何乃境内成触蛮。
我闻斯言真的当,无人为彻九天上。
禁江徒尔厄吾民,海舶有时关节放。
这首诗描绘了山乡地区因土地贫瘠和自然灾害导致的粮食短缺问题。首句“山乡山多田种稀”写出了山区地势崎岖,农田稀疏的景象。接着,“年丰健妇犹啼饥”揭示了即使丰收之年,妇女仍因饥饿而哭泣,反映出生活的艰难。
“今年禾黍秋旱死”进一步说明今年的收成因为秋旱而损失惨重,农民的生活更加困苦。“不有下涧民枯鱼”以比喻的方式,形容人民如同涸辙之鲋,濒临绝望。
诗人转而提到水乡可能丰收,提出通过调剂物资可以缓解其他地区的饥荒,“一饱可令馀郡足”。然而,“江船下米无头由,商人嗷嗷坐穷蹙”揭示出粮食运输受阻,商人也因贫困而叫苦连天。
“长年抱膝指屡弹,时节自好官司难”表达了百姓对官府无能的不满,他们只能无奈地抱怨,尽管时节适宜,但官府的治理却无法解决问题。
“古来邻国忍为壑,何乃境内成触蛮”批评古代邻国之间互相倾轧,而国内却如同对待蛮族般对待自己的人民,暗示社会不公。
最后两句“我闻斯言真的当,无人为彻九天上”表达了诗人对理想社会的期待,希望有人能够真正解决民生疾苦,但现实中这似乎遥不可及。“禁江徒尔厄吾民,海舶有时关节放”则指出,虽然官方禁止江河贸易以控制物价,但有时也会放宽限制,暗示政策的灵活性。
整体来看,这首诗反映了宋代山乡地区社会经济的困境,以及诗人对于公正治理的期盼。
半额微黄金缕衣,玉搔头袅凤双飞。
从教水溅罗裙湿,还道朝来行雨归。
眼波横秀。
乍睡起、茸窗倦绣。
甚脉脉、阑干凭晓,一握乱丝如柳。
最恼人、微雨慳晴,飞红满地春风骤。
记帕折香绡,簪敲凉玉,小约清明前后。
昨梦行云何处,应只在、春城迷酒。
对溪桃羞语,海棠贪困,莺声唤醒愁仍旧。
劝花休瘦。
看钗盟再合,秋千小院同携手。
回文锦字,寄与知他信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