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冬至三首·其二》
《冬至三首·其二》全文
宋 / 张耒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寒]韵

汴水日夜浅,天寒霜野宽。

拂衣秋叶乱,冲面北风寒。

不作归山计,空悲走马鞍。

济时吾力薄,俯仰一悲叹。

(0)
注释
汴水:指汴河,古代中国的重要河流。
天寒:形容天气寒冷。
冲面:迎面吹来。
归山计:归隐山林的打算。
走马鞍:骑马疾驰,比喻忙碌奔波。
济时:拯救时局,帮助世人。
力薄:力量微弱。
俯仰:形容生活起伏,或低头抬头。
翻译
汴河的水位日夜都在下降,寒冷的天气让霜冻覆盖了广阔的田野。
秋风吹过,落叶纷飞,北风迎面而来,让人感到刺骨的寒冷。
我已打消归隐山林的念头,只能空自悲伤地骑马奔波。
我力量微薄,无法济世,只能在生活的起伏中发出一声叹息。
鉴赏

这是一首描绘深秋景象与表达诗人怀抱的古诗。从“汴水日夜浅,天寒霜野宽”两句,可见诗人面对的是一个冬意渐浓的场景,河流因干涸而显得异常平静,而广阔的田野则被白霜覆盖,一片萧瑟之气。

“拂衣秋叶乱,冲面北风寒”两句,则是诗人感受到的自然环境与内心的情感交织。秋天落叶纷飞,如同无数的手指轻拂过诗人的衣襟,而那来自北方的凛冽寒风,更是直接冲击着他的面颊,让人不禁生出一份深秋的萧瑟与孤寂。

至于“不作归山计,空悲走马鞍”两句,诗人似乎在表达一种放弃。他不再做归隐山林的打算,只是在空茫茫的人世间,对着那日渐磨损的马鞍,感叹命运的无常与人生的漂泊。

最后,“济时吾力薄,俯仰一悲叹”两句,则是诗人对自己的力量感到不足。在这个需要英雄豪杰挺身而出的时代,他却只能发出一声深长的叹息,显得无比凄凉。这里的“俯仰”是一个非常传神的词汇,它既包含了诗人内心的沉重,也映射出他对现实无力回天的无奈。

总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深秋时节的孤独感与力量不足的悲凉情怀,是一篇具有较强抒情色彩的作品。

作者介绍
张耒

张耒
朝代:宋   字:文潜   号:柯山   籍贯:亳州谯县(今安徽亳州市)   生辰:1054—1114年

张耒(1054~1114年),字文潜,号柯山,人称宛丘先生、张右史。生于北宋至和元年(1054年),殁于政和四年(1114年),享年六十一岁。他是宋神宗熙宁进士,历任临淮主簿、著作郎、史馆检讨。哲宗绍圣初,以直龙阁知润州。宋徽宗初,召为太常少卿。苏门四学士之一。“苏门四学士”(秦观、黄庭坚、张耒、晁补之)中辞世最晚而受唐音影响最深的作家。
猜你喜欢

梅花绝句四首·其二

淡烟漠漠晓霜漙,数尽归鸦怯暮寒。

小院无人香自静,月明扶影上阑干。

(0)

梅花九首次高青邱韵·其二

羊权未合酒中仙,缟袂明珰忆旧缘。

十里山塘珠照夜,半湾江渚玉生烟。

芳心有约春灯后,艳曲新翻暮雨前。

若问司花旧宫女,隋家横笛感人天。

(0)

长箄泊舟晚眺

白云如带束山腰,暮色苍然景寂寥。

庙破枯藤盘作瓦,岸颓僵柳卧成桥。

林间斗鹊每双堕,波面游鱼时一跳。

长短堤边聊系缆,可堪落木正萧萧。

(0)

游东湖百花洲六首·其六

远渚苍茫泛鹭鸥,渔舟泊岸网初收。

尝茶到此真如画,山色湖光共一楼。

(0)

守风刘河口距家二百馀里遂舍海舟而行到处荒凉口占绝句四首·其四

前游曾未半年违,忽已萧条封夕晖。

绝似鹤归千岁后,人民城郭总依稀。

(0)

陈子砺寓韩家潭为芥子园旧址招同年小集赋索子砺和

省台殷剧元亭寂,岁岁同销九陌尘。

薄宦星霜人自老,深宵灯火意相亲。

园林旧迹徵名辈,弦管清声歇比邻。

莫怪沧桑容易阅,黄垆酒伴一时新。

(0)
诗词分类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闺思 黄河 访友 劝勉 喜悦 竹子 客愁 写山 写鸟
诗人
黄佐 释今无 谢迁 王庭圭 曹义 梁鼎芬 符锡 李孙宸 张镃 陈琏 许及之 陈子升 徐贲 钟芳 张元凯 王彦泓 苏泂 孔平仲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